求
求字的笔画:7画;
qiú
ㄑ〡ㄡˊ
〔《广韵》巨鸠切,平尤,群。〕
1.“裘”的古字。
《说文·裘部》:“求,古文裘。”
段玉裁注:“此本古文裘字,后加衣为裘,而求专为干请之用。”
《汉书·古今人表》有“乐正求”。按,《孟子·万章下》作“乐正裘”。
2.寻找;搜寻。
《诗·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挑战》:“﹝陈章﹞乘白马,被朱甲以自异,求阳五欲生致之。”
3.探索,探求。
《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旧唐书·礼仪志七》:“求之本原,深所未谕。”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如:追求真理。
4.请求;乞求。
《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新唐书·马璘传》:“入朝,求宰相,以检校左僕射知省事,进扶风郡王。”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大后天可就是乌老大家的喜事。他临走再三求下太太给他送送亲。”
阿英《碧血花》第二幕:“一件事情,他决定之后,很难挽回。还求母亲劝他一番。”
5.要求;需求。
《诗·周颂·臣工》:“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
《元史·英宗纪》:“朕以幼冲,嗣承大业,锦衣玉食,何求不得。”
老舍《四世同堂》十四:“他只求能平安的过日子,快乐的过生日。”如:供过于求。
6.谋求;追求。
《诗·大雅·文王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
《淮南子·说山训》:“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道鸾不揆浅才,好出奇语,所谓欲益反损,求妍更媸者矣。”
庐隐《海滨故人》:“我只求我心之所适,再不轻易交朋友了。”
7.贪求。
《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朱熹集传:“求,贪。”
清恽敬《雄雉说》:“隘人之进则忮,冒己之进则求。”
8.责求。
《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何晏集解:“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唐玄宗《〈孝经〉序》:“刘炫明安国之本,陆澄讥康成之注,在理或当,何必求人?”邢昺疏:“求,犹责也。”
9.选择,选取。
汉王充《论衡·讥日》:“作车不求良辰,裁衣独求吉日,俗人所重,失轻重之实也。”
《晋书·谢玄传》:“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乃以玄应举。”参见“求牛”。
10.获得,得到。
《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淮南子·说山训》:“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刍狗,若为土龙以求雨;刍狗待之而求福,土龙待之而得食。”
高诱注:“求,犹得也。”
11.招来;招致。
《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良。”
郑玄注:“求,谓招来也。”
《孟子·公孙丑上》:“今国家閒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与贼居,不知其祸,外复求怨,徼幸他国,犹治救瘑疥而弃心腹之疾。”
12.询问。
《吕氏春秋·贵公》:“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
高诱注:“求,犹问也。”
13.引申为访求。
《史记·项羽本纪》:“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閒,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唐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余乘舟来居九年,往来求其所以为铁炉者无有。”
《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元年》:“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恐失民望。”
14.终,最后。
《书·康诰》:“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
孙星衍疏:“‘求’者,《诗》笺云:终也……我是以思殷先哲王之德,以安治民,为终成殷先王之道。”
《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郑玄笺:“求,终也。
武王配行三后之道于镐京者,以其世世积德,庶为终成其大功。”一说通“逑”、“仇”,义为“匹配”。
15.通“逑”。聚合。
《诗·小雅·桑扈》:“彼交匪敖,万福来求。”
马瑞辰通释:“按王尚书曰:‘求,读与‘逑’同。逑,聚也。’其说是也。”
16.通“赇”。贿赂。
《管子·法禁》:“削上以附下,枉法以求于民者,圣人之禁也。”
郭沫若等集校:“求,假为‘赇’。”
17.通“纠”。讨伐,征讨。
《诗·大雅·江汉》:“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马瑞辰通释:“求与鸠、纠古同声通用……纠者绳治之名,与讨同义。”
《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18.通“纠”。纠缠。参见“求竭”。
19.姓。
汉代有求商。见《汉书·何武传》。
阅读:3561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