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
噎字的笔画:15画;
I
yē
〡ㄝ
〔《广韵》乌结切,入屑,影。〕
1.咽喉梗塞。
《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孔颖达疏:“噎者,咽喉蔽塞之名。”
唐陈子昂《答制问事·贤不可疑科》:“有人以食噎而得病者,欲绝食以去病。”
李国文《月食》:“她吃得太勐,噎住了,说不出话,只好点了点头。”
2.谓气逆不能呼吸。
明高明《琵琶记·书馆悲逢》:“听伊言语,怎不痛伤噎倒。”
《红楼梦》第五五回:“探春没听完,气的脸白气噎,越发呜呜咽咽的哭起来。”
老舍《四世同堂》十七:“哭一会儿,她们噎住,要闭过气去。
四大妈急忙给她们捶背。”
3.积聚不散;阻塞。
《管子·度地》:“夏有大露,原烟噎,下百草,人采食之,伤人。”
郭沫若等集校:“‘原’字当为疠字之坏残者。‘疠烟噎’谓瘴疠之气湮鬱也。”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
唐温庭筠《回中作》诗:“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噎不流。”
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八:“怒气噎住了她未完的话。她安全在一种可怕的拘挛中。”
4.哽咽。
宋洪迈《夷坚甲志·盐官孝妇》:“﹝张氏﹞梦神人以宿生事责之曰:‘明当死雷斧下。’觉而大恐,流泪悲噎。”
5.谓使哽咽。
宋苏轼《赠章默》诗:“章子亲未葬,馀生抱羸疾。朝吟噎邻里,夜泪腐茵席。”
6.说话顶撞人或使人受窘不能继续说下去。
《红楼梦》第三二回:“史湘云道:‘你不说你的话噎人,倒说我性急。’”老舍《四世同堂》三八:“他的话永远极锋利,极不客气,把人噎得出不来气。”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九章:“﹝郑德富﹞扭过头瞧着道静慢吞吞地说:‘你到这儿干什么?’那声音是那么枯燥、冷澹,真噎得人好像喉咙里插上了棒槌。”
7.饱嗝。
曹禺《雷雨》第三幕:“鲁贵坐在左边一张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满眼红丝,像个猴子,望着侍萍打着噎。”
秦牧《黄金海岸》一:“钱二爷打着酒噎,笑咪咪地听着。”
8.象声词。参见“噎噎”。
II
yì
〡ˋ
〔《集韵》壹计切,去霁,影。〕
喉痛。
阅读:1941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