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
噎字的筆畫:15畫;
I
yē
〡ㄝ
〔《廣韻》烏結切,入屑,影。〕
1.咽喉梗塞。
《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孔穎達疏:“噎者,咽喉蔽塞之名。”
唐陳子昂《答制問事·賢不可疑科》:“有人以食噎而得病者,欲絕食以去病。”
李國文《月食》:“她吃得太猛,噎住了,說不出話,隻好點了點頭。”
2.謂氣逆不能呼吸。
明高明《琵琶記·書館悲逢》:“聽伊言語,怎不痛傷噎倒。”
《紅樓夢》第五五回:“探春沒聽完,氣的臉白氣噎,越發嗚嗚咽咽的哭起來。”
老舍《四世同堂》十七:“哭一會兒,她們噎住,要閉過氣去。
四大媽急忙給她們捶背。”
3.積聚不散;阻塞。
《管子·度地》:“夏有大露,原煙噎,下百草,人采食之,傷人。”
郭沫若等集校:“‘原’字當為癘字之壞殘者。‘癘煙噎’謂瘴癘之氣湮鬱也。”
《三國誌·吳誌·陸遜傳》:“城門噎不得關,敵乃自斫殺己民,然後得闔。”
唐溫庭筠《回中作》詩:“夜來霜重西風起,隴水無聲噎不流。”
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八:“怒氣噎住了她未完的話。她安全在一種可怕的拘攣中。”
4.哽咽。
宋洪邁《夷堅甲誌·鹽官孝婦》:“﹝張氏﹞夢神人以宿生事責之曰:‘明當死雷斧下。’覺而大恐,流淚悲噎。”
5.謂使哽咽。
宋蘇軾《贈章默》詩:“章子親未葬,餘生抱羸疾。朝吟噎鄰裏,夜淚腐茵席。”
6.說話頂撞人或使人受窘不能繼續說下去。
《紅樓夢》第三二回:“史湘雲道:‘你不說你的話噎人,倒說我性急。’”老舍《四世同堂》三八:“他的話永遠極鋒利,極不客氣,把人噎得出不來氣。”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九章:“﹝鄭德富﹞扭過頭瞧著道靜慢吞吞地說:‘你到這兒幹什麽?’那聲音是那麽枯燥、冷淡,真噎得人好像喉嚨裏插上了棒槌。”
7.飽嗝。
曹禺《雷雨》第三幕:“魯貴坐在左邊一張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滿眼紅絲,像個猴子,望著侍萍打著噎。”
秦牧《黃金海岸》一:“錢二爺打著酒噎,笑咪咪地聽著。”
8.象聲詞。參見“噎噎”。
II
yì
〡ˋ
〔《集韻》壹計切,去霽,影。〕
喉痛。
阅读:194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