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简体于字的笔画:3画;繁體於字筆畫:8畫。
(参见于)
I
yú
ㄩˊ
〔《广韵》羽俱切,平虞,云。〕
1.往,去。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孔传:“用汝众国往伐殷逋亡之臣。”
2.取。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郑玄笺:“女(汝)当昼日往取茅归,夜作绞索以待时用。”
3.犹如。
《易·豫》:“介于石,不终日。”
王弼注:“辩必然之理,故不改其操,介如石焉,不终日明矣。”
高亨注引王引之曰:“于犹如也。”
4.为(wéi)。
《书·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
郑玄注:“于读曰‘为’。”
《仪礼·士冠礼》:“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
郑玄注:“于,犹为也。”
5.自适貌;舒徐貌。见“于于”、“于然”。
6.相属貌。见“于于”。
7.钟唇,钟口的边沿。
《周礼·考工记·凫氏》:“铣閒谓之于。”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于,钟脣之上袪也,鼓所击处。”
8.草名。
《后汉书·马融传》:“其土毛则搉牧荐草,芳如甘荼……格、韭、菹、于。”
李贤注:“于,轩于也,一名莸,生于水中。”
9.象声词。
《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成玄英疏:“于、喁皆是风吹树动前后相随之声。”
清曹寅《渔湾夜归忆子猷弟句悽然有作》诗:“估子夜吹笛,篙师行唱于。”
10.介词。犹在。
《诗·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史记·魏世家》:“败秦于注。”
宋欧阳修《太子太师陈公神道碑》:“予为考其世次,得其所以基于初、盛于中、有于终而大施于其后者。”
鲁迅《书信集·致蒋抑卮》:“人哗于前,日射于后。”
11.介词。以,用。
《书·盘庚下》:“历告尔百姓于朕志。”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12.介词。自,从。
《书·盘庚上》:“今不承于右,罔知天之断命。”
唐韩愈《曹成王碑》:“杨炎起道州,相德宗,还王于衡,以直前谩。”
13.介词。至,到。
《书·汤诰》:“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诗·小雅·鹤鸣》:“声闻于天。”
唐元稹《授王播中书侍郎平章事兼盐铁使制》:“尽称厥职,达于予闻。”
林纾《浩然堂记》:“余明年亦将远行于南。”
14.介词。对;对于。
《诗·邶风·泉水》:“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
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来信于我的诗,奖誉太过。”
15.介词。向。
《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史记·魏世家》:“赵请救于齐。”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匦使》:“怀材抱器,希于闻达者投之。”
16.介词。给。
《诗·豳风·七月》:“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左传·隐公序》:“仲子归于我,生桓公。”
17.介词。由于。
《书·君奭》:“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曲周之进,于其哲兄。”
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8.介词。为(wèi)。
《书·大禹谟》:“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孟子·万章上》:“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
19.介词。依照。
汉晁错《说景帝削吴》:“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
20.介词。犹过。表示比较。
《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勐火。”
唐唐彦谦《春阴》诗:“春云更觉愁于我,閒盖低村作暝阴。”
宋王同祖《阮郎归》词:“一帘疏雨细于尘,春寒愁杀人。”
21.连词。犹与。
《书·多方》:“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
《汉书·韦贤传》:“我徒我环,筑室于牆。”
22.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无义。
《诗·鲁颂·有駜》:“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论语·为政》:“孝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陆德明释文:“孝于,一本作‘孝乎’。”
23.助词。用于句末,犹乎。
《吕氏春秋·审应》:“然则先生圣于?”高诱注:“于,乎也。”
24.助词。用于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中。犹是。
《诗·小雅·出车》:“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25.通“邘”。古国名。
《书·泰誓中》:“我武惟扬,侵于之疆。”
陈梦家《尚书通论》:“‘于’即是‘邘’。桉《通鑑前编》‘纣十有八祀,西伯伐邘’,《大传》作‘于’。”
《诗·大雅·文王有声》:“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俞樾《群经评议·毛诗四》:“‘于崇’之‘于’当作‘邘’,亦国名也。”
《尚书大传》卷四:“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质,二年断于。”
26.同“于”。
27.姓。
II
xū
ㄒㄩ
〔《字彙》休居切〕
见“于嗟”、“于咨”。
III
yū
ㄩ
〔《集韵》邕俱切,平虞,影。〕
通“迂”。
广大。
《礼记·檀弓下》:“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
孔颖达疏:“于音近迂,迂是广大之义。”
《礼记·文王世子》:“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郑玄注:“于读为迂,迂犹广也,大也。”
孔颖达疏:“于,广大也。”
简体于字的笔画:3画;繁體於字筆畫:8畫。
(于,于)
I
wū
ㄨ
〔《广韵》哀都切,平模,影。〕
1.鸟名。参见“于鹊”。
2.叹词。
《书·尧典》:“佥曰:‘于!鲧哉!’”
《诗·周颂·赉》:“时周之命,于绎思。”
朱熹集传:“于,歎词。”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于,音乌,歎词也。”
唐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于,古风,襮顺而里方。”
II
yú
ㄩˊ
〔《广韵》央居切,平鱼,影。〕
1.在。
《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
汉刘向《说苑·立节》:“义者轩冕在前,非义弗乘;斧钺于后,义死不避。”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普屯威神道碑》:“公之桑梓,本于此地。”
2.往。
《史记·齐太公世家》:“晋使郄克于齐,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
《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
汉刘向《列女传·宋恭伯姬》:“伯姬以恭公不亲迎,故不肯听命。
宋人告鲁。
鲁使大夫季文子于宋。”
3.为(wéi)。
《老子》:“大道氾兮……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韩诗外传》卷二:“吾闻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吾望见吾子似于君子,是以情也。”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匠石迴顾,朽材变于凋梁;孙阳一言,奔踶成于骏马。”
唐柳宗元《送萧炼登第后南归序》:“君子志正而气一,诚纯而分定,未尝标出处为二道,判屈伸于异门也。”
4.跟从;亲近。
《墨子·非儒》:“孔某为鲁司寇,舍公家而于季孙。”
《史记·周本纪》:“为王计者,周于秦,因善之;不于秦,亦言善之。”
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卷一:“按‘于’训‘从’,犹‘与’训‘从’也。”
5.依靠。
三国魏曹植《当来日大难》诗:“广情故,心相于。”
唐刘得仁《赠敬晊助教》诗之一:“便欲去随为弟子,片云孤鹤可相于。”
明徐渭《刘雪湖梅花大幅》诗:“花梅筱竹两相于,直榦横梢銕不如。”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蜀冈录》:“画楼真觉逊,茆屋偶相于。”
6.居。
《诗·鄘风·载驰序》:“露于漕邑。”
马瑞辰通释:“《广雅》:‘于,居也。’《左传》引《书》‘居安思危’,《吕览·贵直篇》高注引《书》‘于安思危’。于即居也。
《序》‘露于’即‘露居’,与《定之方中序》‘野处漕邑’字异而义同。”
7.厚待;款待。
《吕氏春秋·不侵》:“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于己也为念。”
高诱注:“于,犹厚也。”
唐韩愈《示儿》诗:“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钱仲联集释:“于,唐人习用语,谓款待也。”
8.泛谓对待。
9.介词。从;自。
《吕氏春秋·知接》:“﹝桓公﹞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虫流出于户。”
《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介词。在。
《论语·述而》:“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晋水》:“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
唐韩愈《送孟秀才序》:“今年秋,见孟氏子琯于郴。”
宋苏轼《送澹公》诗之一:“常于冷竹坐,相语道意冲。”
11.介词。至,到。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今孤之怨吴王,深于骨髓;而孤之事吴王,如子之畏父,弟之敬兄,此孤之外言也。”
《西游记》第四九回:“那妖邪乃九年前海啸波翻,他赶潮头,来于此处,仗逞凶顽,与我争斗。”
12.介词。向。
《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
《史记·赵世家》:“赵氏求救于齐。”
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上帝建白玉殿,遣臣于陛下索紫金梁一枝,长二丈,某月日来取。”
13.介词。犹以。
《墨子·非攻中》:“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
《韩非子·解老》:“慈,于战则胜,以守则固。”
《汉书·晁错传》:“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
清叶廷琯《吹网录·龙城柳石刻》:“铸自何匠,铭自何年,俱莫可考,而玩其文义,于铭剑为合。”
14.介词。对,对于。
《孙子·虚实》:“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颜俊道:‘……洞庭西山高家这头亲事,于家下甚是相宜,求老兄作成小子则个。’”清俞樾《春在堂随笔》附卷:“极言其以武臣掌机密而得军情,于国家不便。”
15.介词。与;跟;同。
《论语·子路》:“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且夫上骄则犯,臣骄则争。是君上于主有郄,下与大臣交争也。”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崔圆相公在家时,于姊妹戏于后园。”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与人无患,于世无争。”
16.介词。比。表示比较。
《礼记·檀弓下》:“苛政勐于虎也。”
五代齐己《海棠花》诗:“繁于桃花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本朝太宗时,三元不禁夜……后罢中元、下元二节,而初元游观之盛,冠于前代。”
17.介词。被。表示被动。
《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后汉书·郑太传》:“燕、赵、齐、梁,非不盛也,终灭于秦。”
唐韩愈《曹成王碑》:“江东新刳于兵,郡旱,飢民交走死无弔。”
18.介词。给。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
《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太子。”
19.介词。如。
《荀子·哀公》:“总要万物于风雨。”
杨倞注:“总要,犹统领也。风以动之,雨以润之,言统领万物如风雨之生成也。”
唐张九龄《开元纪功德颂》序:“昔我睿祖,即句骊于拾遗;今兹圣谋,易林胡于反掌。”
宋陈师道《代贺安西川表》:“伏惟皇帝陛下勤于尧禹,英类祖宗。”
20.介词。依。表示行为的依据。
《史记·淮阴侯列传》:“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
《汉书·吴王刘濞传》:“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法当诛。”
21.连词。犹而。
《老子》:“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韩诗外传》卷四:“汝淮以为险,江汉以为池,缘之以方城,限之以邓林,然秦师至于鄢郢举,若振藁然。”
22.连词。与,和。
《战国策·齐策一》:“今赵之与秦也,犹齐之于鲁也。”
《汉书·杜钦传》:“况将军之于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丰相之于舒信道,邹志完于吕望之,其为人似不类,然相与皆厚甚,不以乡里及同僚故也。”
23.助词。语助词,无实义。
《广韵·平鱼》:“于,语辞也。”
《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宋苏轼《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小儿队》:“镐京广燕,方云集于缙绅。”
24.助词。结构助词。犹之。
《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济?”宋欧阳修《永州万石亭》诗:“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25.助词。表示语气。
《春秋·定公五年》:“于越入吴。”
杜预注:“于,发声也。”
唐卢肇《汉堤》诗:“于惟馀甿,飢伤喘呼。”
26.古代地名。
《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既破魏还。
秦封之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司马贞索隐:“于商,二县名,在弘农。”
27.姓。
汉时有于单。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III
yī
〡
见“于微闾”。
阅读:2247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