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
寇字的笔画:11画;
kòu
ㄎㄡˋ
〔《广韵》苦候切,去候,溪。〕
1.暴乱;为害。
《诗·大雅·桑柔》:“民之未戾,职盗为寇。”
郑玄笺:“为政者,主作盗贼为寇害,令民心动摇不安定也。”
《吕氏春秋·贵公》:“故曰大匠不斲,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高诱注:“寇,害也。”
宋范成大《次韵温伯谋归》:“二物交寇我,生世真如浮。”
2.劫掠。
《书·费誓》:“无敢寇攘。”
孙星衍疏引郑玄曰:“寇,劫取也。”
《汉书·陈汤传》:“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
颜师古注:“勿抄掠。”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裴松之注引晋袁准曰:“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3.盗匪。群行劫掠者。
《书·舜典》:“寇贼姦宄。”
孔传:“群行攻劫曰寇。”
孔颖达疏:“寇者,众聚为之……故曰群行攻劫曰寇。”
《荀子·王制》:“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如:海寇,草寇。
4.引申指物之繁多。
《方言》第一:“凡物盛多谓之寇。”参见“寇凫”。
5.侵略;侵犯。
《汉书·晁错传》:“是时匈奴彊,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苻坚妻》:“坚将寇晋,群臣切谏不从。”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吴淞之变》:“夏四月,英吉利将寇吴淞,先以戈船三十艘,进攻乍浦。”
6.侵略者;敌人。
《国语·晋语三》:“虢射曰:‘弗予赂地而予之籴,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若勿予。’”
《吕氏春秋·壅塞》:“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
《新唐书·狄仁杰传》:“坚壁清野,寇无所得。”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对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7.姓。
《通志·氏族四》:“寇氏,周有苏忿生为司寇,子孙以官氏焉。一云卫康叔为周司寇,支孙以官为氏。
秦灭卫,君角家于土谷,寇恂其八世孙也。又后魏改口引氏为寇氏。”
阅读:1560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