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淈

淈字的筆畫:11畫;

ㄍㄨˇ

〔《廣韻》古忽切,入沒,見。〕

〔《廣韻》下沒切,入沒,匣。〕

1.攪渾;擾亂。

《楚辭·漁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漢揚雄《法言·吾子》:“女惡華丹之亂窈窕也;書惡淫辭之淈法度也。”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經說一·放諸桐》:“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甚哉,‘放’字流傳之誤,有以淈經旨也。”

2.水湧流貌。

《文選·郭璞〈江賦〉》:“潛演之所汩淈,奔流之所磢錯。”

李善註引《蒼頡篇》:“淈,水通貌。”

《史記·樗裏子甘茂列傳》“樗裏子滑稽多智”唐張守節正義:“滑,讀為淈,水流自出。稽,計也。言其智計宣吐如泉,流出無盡。”

3.通“屈”。竭盡。

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老子·道經》:“虛而不淈,踵而俞出。”按,今本《老子》作“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逸周書·五權》:“不遵承括,食不宣,極賞則淈,淈不得食。”

朱右曾校釋:“淈,讀為屈,竭也。”

4.通“汩”。治。

《爾雅·釋詁下》:“淈,治也。”

郝懿行義疏:“淈者,汩之假音也。”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淈”字下引《詩》:“淈此群醜。”今本《詩·魯頌·泮水》作“屈此群醜”。鄭玄箋:“屈,治。”

阅读:1023

●淈(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