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
夯字的筆畫:5畫;
I
hāng
ㄏㄤ
〔《字彙》呼朗切〕
1.用力扛。舉。
宋朱熹《答呂子約書》:“誠之恐難說話,蓋本是氣質有病,又被杜撰扛夯作壞了。”
元王和卿《撥不斷·大魚》曲:“勝神鰲,夯風濤,脊梁上輕負著蓬萊島。”
吳組緗《山洪》三三:“他把兜著縴索的木扁擔橫夯在肩頭。”
2.眾人齊舉以砸實地基的工具,多為木製。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看的眾人齊打夯兒的唱彩。”
李準《李雙雙小傳》三:“石夯重重落下的聲音有節奏地響起來。”
3.用夯砸。
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工段營造錄》:“頭夯充開海窩。”
韋君宜《一個煉鐵廠的歷史》:“廠地外圍的三面也都是挖地基夯土墻的人。”
4.膨脹;脹滿。
宋朱肱《北山酒經·酴米》:“醅面當心夯起,有裂紋,多者十餘條,少者五七條。”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摺:“有口難言,氣夯破胸脯。”
5.猶撈取。
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三摺:“量這個夯錢之夫小可人,怎做這社稷臣!”參見“夯市”。
II
bèn
ㄅㄣˋ
笨,呆。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摺:“你這般胖,立在我解典庫門首,知的囉是箇胖和尚,不知的囉,則道是箇夯神兒來進寶。”
《西遊記》第四四回:“這呆子有些夯力量,跳下來,把三個聖像,拿在肩膊上,扛將出來。”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小兒蠢夯,自幼失學。”
《紅樓夢》第六二回:“惟有我是第一個要去:又懶,又夯,性子又不好,又沒用。”
阅读:133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