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樊字的筆畫:15畫;
I
fán
ㄈㄢˊ
〔《廣韻》附袁切,平元,奉。〕
1.籬笆。
《詩·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於樊。”
毛傳:“樊,藩也。”
宋王安石《還自舅家書所感》詩:“黃焦下澤稻,綠碎短樊蔬。”
清陳夢雷《又與徐健庵書》:“今北則插柳為樊,非有長城之限,屯堡烽燧之嚴也。”
2.築籬圍繞。
《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南朝宋鮑照《秋夜》詩之二:“折柳樊場圃,負綆汲潭壑。”
宋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春日田園十二絕》之十:“種園得果廑償勞,不奈兒童鳥雀搔。已插棘針樊筍徑,更鋪魚網蓋櫻桃。”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浙江六》:“自沿湖居民或侵填以為居室,或樊植以為園林,土勢卑薄,湖水一盈,輒掩其則。”
3.關鳥獸的籠子。
《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
郭象註:“樊,所以籠雉也。”
唐白居易《贖雞》詩:“喔喔十四雛,罩縛同一樊。”
明陳子龍《鬥雞篇·代陳思王本意》詩:“豈能樊中老,空懷君稻粱?”
4.指關在籠中。
清洪昇《長生殿·疑讖》:“不隄防柙虎樊熊,任縱橫社鼠城狐。”
5.引申為羈絆,束縛。
明何景明《送都元敬主事》詩之一:“夫子風流士,才高恥受樊。”
梁啟超《地理與文明之關係》:“亞細亞歷史之缺點,不在其昔代之行專制,而在今日之猶安於專制,不知何年何代乃脫其樊耳。”
6.領域,範圍。
清方苞《內閣中書劉君墓表》:“蓋學雖粗涉其樊,其為說不能無弊而已。”
林紓《桐城派古文說》:“中郎兄弟,幾以香奩諧笑入文字矣,一墮其樊中,即生魔障。”
7.旁,邊際。
《莊子·則陽》:“冬則擉鱉於江,夏則休乎山樊。”
陸德明釋文:“樊,音煩,李雲:‘傍也。’”
《淮南子·精神訓》:“體本抱神,以遊於天地之樊。”
高誘註:“樊,崖也。”
唐白居易《中隱》詩:“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
梁啟超《政治與人民》:“政治為人民生命,其理由本非甚邃,徒以重重關係,間接稍多,中人以下,驟涉焉而不見其樊,則其漠然視之,亦固其所。”
8.馬負過重,止而不前。
《說文·癶部》:“樊,騺不行也。”
段玉裁註:“各本訛作鷙。
《馬部》曰:‘騺,馬重貌。’騺不行,沈滯不行也。”
三國魏阮瑀《駕出北郭門行》:“駕出北郭門,馬樊不肯馳。”
9.紛雜。參見“樊然”。
10.通“鞶”。馬腹帶。參見“樊纓”。
11.古地名。亦名陽樊。在今河南省濟源縣境。
12.古地名。
樊城的省稱。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九月,操至新野,琮遂舉州降……時劉備屯樊,琮不敢告備。”
胡三省註:“﹝樊﹞樊城,在襄陽東,北臨漢水。”
13.姓。
春秋有樊須。
II
fàn
ㄈㄢˋ
見“樊桐”。
阅读:142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