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族

族字的筆畫:11畫;

I

ㄗㄨˊ

〔《廣韻》昨木切,入屋,從。〕

1.有一定血緣關係的親屬的統稱。

《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陸德明釋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凡九族。”

漢揚雄《解嘲》:“客徒欲朱丹吾轂,不知一跌將赤吾之族也。”

唐元結《與瀼溪鄰裏》詩:“昔年苦逆亂,舉族來南奔。”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滿生擡頭看時,卻是淮南族中一哥哥。”

趙樹理《孟祥英翻身》:“牛孟兩家都是大族,婚姻關係世代不斷。”

2.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統的稱號。

《左傳·隱公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謚與族。公問族於眾仲,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

《戰國策·秦策二》:“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

高誘註:“族,姓。”

3.指官族,世官。

《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其族,對曰:‘泠人也。’”

4.古代一種地方基層組織,以百家為一族。

《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

鄭玄註:“閭二十五家,族百家。”

賈公彥疏:“百家立一上士為族師,使百家之內有葬者使之相助益。”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其次則比、閭、族、黨之師,亦皆卒、兩、師、旅之帥也。”

5.民族。如:漢族,回族。

6.品類;種類。

《書·堯典》:“帝曰:籲,咈哉!方命圮族。”

孔傳:“族,類也。言鯀性很戾,好此方名,命而行事,輒毀敗善類。”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涑水》:“厥頂方平,有良藥。

《神農本草》曰:‘地有固活、女疏、銅蕓、紫菀之族也。’”唐韓愈《師說》:“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

宋蘇軾《題楊次公蕙》詩:“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7.眾多。

《韓非子·喻老》:“有形之類,大必起於小;行久之物,族必起於少。”

王先慎集解:“族,眾也。”

8.叢集;聚集。

《爾雅·釋木》:“木族生為灌。”

郭璞註:“族,叢。”

《莊子·在宥》:“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

成玄英疏:“族,聚也。”

唐黃滔《館娃宮賦》:“吳王乃波伍相,輦西施,珠翠族來,居玉堂而澒洞;笙簧擁出,登綺席以逶迤。”

明宋濂《著存軒辭》:“風獵獵兮成音,雲族興兮晝陰。”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九:“按粵東是時番船漸通,洋商初盛,珠貝瑰貨族於西關。”

9.筋骨聚結處。

《莊子·養生主》:“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

郭象註:“族,交錯聚結處。”

10.滅族。古代一人犯罪,刑及親族的刑罰。

《書·泰誓上》:“罪人以族,官人以世。”

孔傳:“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及繫,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諸公莫敢復明言於上。”

明馮夢龍《智囊補·明智·平軍民變》:“公乃從數卒,乘肩輿出迎,謂之曰:‘女曹毋反,反則天子移六師至,族女矣。’”清蒲松齡《聊齋誌異·九山王》:“異史氏曰:夫人擁妻子,閉門科頭,何處得殺?--即殺,亦何由族哉?狐之謀亦巧矣。”

11.誅滅;誅殺。

《正字通·方部》:“滅國亦曰族。”

唐杜牧《阿房宮賦》:“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七六:“虜性嗜殺,將兵所向,族其強壯老弱,略其婦女財寶。”

II

zòu

ㄗㄡˋ

〔《集韻》則候切,去候,精。〕

通“奏”。

節奏。

《荀子·非相》:“是以文久而滅,節族久而絕。”

《尚書大傳》卷一下:“貢正聲而九族具成。”

鄭玄註:“族,當為奏。言諸侯貢其正聲而天子九奏之樂乃具成也。”

《漢書·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雜五色使有文章。”

顏師古註引蘇林曰:“族,音奏。”

宋魏了翁《古今考》:“晦翁雲:舊有監本《荀子》‘節奏’字,‘奏’皆作‘族’,常疑其誤,後見《漢書》亦然,蓋古字通用,未可以臆見輕改也。”

III

còu

ㄘㄡˋ

〔《集韻》千候切,去候,清。〕

通“蔟”。

十二律中的律名。參見“太族”。

阅读:1564

●族(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