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
族字的笔画:11画;
I
zú
ㄗㄨˊ
〔《广韵》昨木切,入屋,从。〕
1.有一定血缘关係的亲属的统称。
《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汉扬雄《解嘲》:“客徒欲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
唐元结《与瀼溪邻里》诗:“昔年苦逆乱,举族来南奔。”
《二刻拍桉惊奇》卷十一:“满生抬头看时,却是淮南族中一哥哥。”
赵树理《孟祥英翻身》:“牛孟两家都是大族,婚姻关係世代不断。”
2.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左传·隐公八年》:“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
高诱注:“族,姓。”
3.指官族,世官。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其族,对曰:‘泠人也。’”
4.古代一种地方基层组织,以百家为一族。
《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
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贾公彦疏:“百家立一上士为族师,使百家之内有葬者使之相助益。”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次则比、闾、族、党之师,亦皆卒、两、师、旅之帅也。”
5.民族。如:汉族,回族。
6.品类;种类。
《书·尧典》:“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
孔传:“族,类也。言鲧性很戾,好此方名,命而行事,辄毁败善类。”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厥顶方平,有良药。
《神农本草》曰:‘地有固活、女疏、铜芸、紫菀之族也。’”唐韩愈《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宋苏轼《题杨次公蕙》诗:“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7.众多。
《韩非子·喻老》:“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王先慎集解:“族,众也。”
8.丛集;聚集。
《尔雅·释木》:“木族生为灌。”
郭璞注:“族,丛。”
《庄子·在宥》:“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成玄英疏:“族,聚也。”
唐黄滔《馆娃宫赋》:“吴王乃波伍相,辇西施,珠翠族来,居玉堂而澒洞;笙簧拥出,登绮席以逶迤。”
明宋濂《着存轩辞》:“风猎猎兮成音,云族兴兮昼阴。”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按粤东是时番船渐通,洋商初盛,珠贝瑰货族于西关。”
9.筋骨聚结处。
《庄子·养生主》:“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憷然为戒。”
郭象注:“族,交错聚结处。”
10.灭族。古代一人犯罪,刑及亲族的刑罚。
《书·泰誓上》:“罪人以族,官人以世。”
孔传:“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繫,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
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平军民变》:“公乃从数卒,乘肩舆出迎,谓之曰:‘女曹毋反,反则天子移六师至,族女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异史氏曰:夫人拥妻子,闭门科头,何处得杀?--即杀,亦何由族哉?狐之谋亦巧矣。”
11.诛灭;诛杀。
《正字通·方部》:“灭国亦曰族。”
唐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六:“虏性嗜杀,将兵所向,族其强壮老弱,略其妇女财宝。”
II
zòu
ㄗㄡˋ
〔《集韵》则候切,去候,精。〕
通“奏”。
节奏。
《荀子·非相》:“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
《尚书大传》卷一下:“贡正声而九族具成。”
郑玄注:“族,当为奏。言诸侯贡其正声而天子九奏之乐乃具成也。”
《汉书·严安传》:“调五声使有节族,杂五色使有文章。”
颜师古注引苏林曰:“族,音奏。”
宋魏了翁《古今考》:“晦翁云:旧有监本《荀子》‘节奏’字,‘奏’皆作‘族’,常疑其误,后见《汉书》亦然,盖古字通用,未可以臆见轻改也。”
III
còu
ㄘㄡˋ
〔《集韵》千候切,去候,清。〕
通“蔟”。
十二律中的律名。参见“太族”。
阅读:1563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