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
簡體紛字的筆畫:7畫;繁體紛字筆畫:10畫。
(紛,紛)
fēn
ㄈㄣ
〔《廣韻》撫文切,平文,敷。〕
“汾”的被通假字。
1.絲帶。
《書·顧命》:“玄紛純,漆仍幾。”
孔穎達疏:“紛則組之小別。
鄭玄《周禮》註雲:‘紛如綬,有文而狹者也。’然則紛、綬一物,小大異名。”
《周禮·春官·司幾筵》:“設莞筵紛純。”
鄭玄註:“紛如綬,有文而狹者。”
《隋書·禮儀誌六》:“官有綬者,則有紛,皆長八尺,廣三寸,各隨綬色。若服朝服則佩綬,服公服則佩紛。”
唐元稹《和樂天初授戶曹喜而言誌》:“今人重軒冕,所重華與紛。”
2.旗上的飄帶。
《文選·揚雄〈羽獵賦〉》:“靡日月之朱竿,曳彗星之飛旗,青雲為紛,紅蜺為繯。”
李善註引韋昭曰:“紛,旗旒也。”
3.盛多貌;眾多貌。
《楚辭·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脩能。”
唐杜甫《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猛將紛填委,廟謀蓄長策。”
元周伯琦《天馬行應制作》:“我朝幅員古無比,朔方鐵騎紛如螘。”
清秋瑾《寄徐伯蓀》詩:“蒼生紛痛哭,吾道例窮愁。”
4.亂;雜。
《墨子·尚同中》:“當此之時,本無有敢紛天子之教者。”
《楚辭·招魂》:“士女雜坐,亂而不分些;放敶組纓,班其相紛些。”
《史記·淮陰侯列傳》:“聽不失一二者,不可亂以言;計不失本末者,不可紛以辭。”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嬌娜》:“公子曰:‘家君恐交遊紛意念,故謝客耳。’”孫玉方《萌芽的啟示》:“飽含漿液的嫩芽異彩紛呈,形態各異。”
5.糾紛;爭執。
《老子》:“挫其銳,解其紛。”
《史記·滑稽列傳序》:“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宋嶽珂《桯史·張紫微原芝》:“告我聖天子,承天之意,承祖宗之意,早定大計,惟一無貳,紛以貳起。”
6.參見“紛帨”。
7.姓。
戰國有紛彊。見《戰國策·秦策五》。
阅读:166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