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司

司字的筆畫:5畫;

I

〔《廣韻》息茲切,平之,心。〕

1.官吏;方面之長。

《國語·魯語上》:“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師,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於弊邑之野,敢犒輿師。’”韋昭註:“司,主也,主疆埸之吏也。”

晉李密《陳情事表》:“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明徐渭《代胡總督謝新命督撫表》:“任兼督撫,一方文武之司;鎮重浙閩,萬裏華夷之會。”

2.主管;職掌。

《書·高宗肜日》:“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於昵。”

孔傳:“王者主民,當敬民事。”

唐韓愈《祭虞部張員外文》:“分司憲臺,風紀由振。”

宋陸遊《春殘》詩:“庸醫司性命,俗子議文章。”

清沈覆《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吾父曰:‘媳婦既能筆墨,汝母家信付彼司之。’”柯靈《香雪海·阿波羅降臨人世》:“四季更叠,各司其事,各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色彩和豐姿。”

3.承擔。

明劉若愚《酌中誌·逆賢羽翼紀略》:“實為人樸素無文,推聽掌家樊得和孫昇等為提掇,眾享其利,而實司其名。”

4.職守;職責。

《書·胤征》:“俶擾天紀,遐棄厥司。”

孔傳:“司,所主也。”

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協律摠章之司,厚倫正俗;崇文成均之職,導德齊禮。”

唐韓愈《除崔群戶部侍郎制》:“選賢與能,於今雖重,擇才均賦,自古尤難。往慎乃司,以服嘉命。”

5.官署;政府機構。現用以稱中央機關部以下一級的行政部門。如外交部有禮賓司,教育部有高教司。

唐張喬《送三傳赴長城尉》詩:“登科精魯史,為尉及良時。高論窮諸國,長才併幾司。”

宋鄭樵《〈通誌〉總序》:“冊府之藏,不患無書;校讎之司,未聞其法。”

清龔自珍《乙丙之際塾議三》:“或釋褐而得令,視獄自書獄,則府必駁之,府從則司必駁之,司從則部必駁之。”

6.州名。

《三國誌·魏誌·杜恕傳》:“其所恃內充府庫外制四夷者,惟兗、豫、司、冀而已。”

《文選·顏延之〈陽給事誄序〉》:“獯虜間釁,劘剝司兗。”

呂向註:“司兗,二州名也。”

南朝梁任昉《奏彈曹景宗》:“使持節都督郢司二州諸軍事。”

7.司空、司徒等的簡稱。

《漢書·敘傳下》:“樂安袖袖,古之文學,民具爾瞻,困於二司。”

顏師古註:“二司者,司隸校尉王尊劾奏衡追奏石顯揚著先帝任用傾覆之臣,司隸校尉王駿劾奏衡專地盜土也。”

《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故太尉楊彪,典歷二司,享國極位。”

李善註引《後漢書》:“彪字文先,代董卓為司空,又代黃琬為司徒。”

8.稱土司所管轄的區域。

明朱孟震《西南夷風土記》:“象牙,諸司皆產,獨老撾居多。”

9.太平天國敬避“師”字,常用“司”作“師”的代用字。

太平天國《欽定敬避字樣》:“師、先師(天兄)、後師(東王)、軍師可用此字,餘用司帥、司長、司傅、出司,俱不得泛用師字。”

太平天國洪仁玕《資政新篇》:“凡此等弊,則立牧司教導官親身教化之。”參閱羅爾綱《太平天國史料考釋集》。

10.姓。

宋有司超。見《宋史》本傳。

II

ㄙˋ

〔《集韻》相吏切,去誌,心。〕

1.通“伺”。偵察;探察。

《周禮·地官·媒氏》:“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鄭玄註:“司,猶察也。”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其無欲見,人司之。”

陳奇猷集釋:“司,古‘伺’字,窺察也。”

《漢書·灌夫傳》:“太後亦已使人候司,具以語太後。”按,《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作“候伺”。

2.通“伺”。守候;等待。

《鬼谷子·反應》:“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

陶弘景註:“張網而司之,彼獸自得。”

《戰國策·趙策三》:“夫良商不與人爭買賣之賈,而謹司時。時賤而買,雖貴已賤矣;時貴而賣,雖賤已貴矣。”

3.同“嗣”。繼承。

阅读:1979

●司(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