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汉字/字典 > 司

司字的笔画:5画;

I

〔《广韵》息兹切,平之,心。〕

1.官吏;方面之长。

《国语·鲁语上》:“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师,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韦昭注:“司,主也,主疆埸之吏也。”

晋李密《陈情事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明徐渭《代胡总督谢新命督抚表》:“任兼督抚,一方文武之司;镇重浙闽,万里华夷之会。”

2.主管;职掌。

《书·高宗肜日》:“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孔传:“王者主民,当敬民事。”

唐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分司宪台,风纪由振。”

宋陆游《春残》诗:“庸医司性命,俗子议文章。”

清沉覆《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曰:‘媳妇既能笔墨,汝母家信付彼司之。’”柯灵《香雪海·阿波罗降临人世》:“四季更迭,各司其事,各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色彩和丰姿。”

3.承担。

明刘若愚《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实为人朴素无文,推听掌家樊得和孙昇等为提掇,众享其利,而实司其名。”

4.职守;职责。

《书·胤征》:“俶扰天纪,遐弃厥司。”

孔传:“司,所主也。”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协律摠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

唐韩愈《除崔群户部侍郎制》:“选贤与能,于今虽重,择才均赋,自古尤难。往慎乃司,以服嘉命。”

5.官署;政府机构。现用以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如外交部有礼宾司,教育部有高教司。

唐张乔《送三传赴长城尉》诗:“登科精鲁史,为尉及良时。高论穷诸国,长才併几司。”

宋郑樵《〈通志〉总序》:“册府之藏,不患无书;校雠之司,未闻其法。”

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三》:“或释褐而得令,视狱自书狱,则府必驳之,府从则司必驳之,司从则部必驳之。”

6.州名。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其所恃内充府库外制四夷者,惟兖、豫、司、冀而已。”

《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序〉》:“獯虏间衅,劘剥司兖。”

吕向注:“司兖,二州名也。”

南朝梁任昉《奏弹曹景宗》:“使持节都督郢司二州诸军事。”

7.司空、司徒等的简称。

《汉书·叙传下》:“乐安袖袖,古之文学,民具尔瞻,困于二司。”

颜师古注:“二司者,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追奏石显扬着先帝任用倾覆之臣,司隶校尉王骏劾奏衡专地盗土也。”

《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

李善注引《后汉书》:“彪字文先,代董卓为司空,又代黄琬为司徒。”

8.称土司所管辖的区域。

明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象牙,诸司皆产,独老挝居多。”

9.太平天国敬避“师”字,常用“司”作“师”的代用字。

太平天国《钦定敬避字样》:“师、先师(天兄)、后师(东王)、军师可用此字,馀用司帅、司长、司傅、出司,俱不得泛用师字。”

太平天国洪仁玕《资政新篇》:“凡此等弊,则立牧司教导官亲身教化之。”参阅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料考释集》。

10.姓。

宋有司超。见《宋史》本传。

II

ㄙˋ

〔《集韵》相吏切,去志,心。〕

1.通“伺”。侦察;探察。

《周礼·地官·媒氏》:“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郑玄注:“司,犹察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其无欲见,人司之。”

陈奇猷集释:“司,古‘伺’字,窥察也。”

《汉书·灌夫传》:“太后亦已使人候司,具以语太后。”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作“候伺”。

2.通“伺”。守候;等待。

《鬼谷子·反应》:“其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

陶弘景注:“张网而司之,彼兽自得。”

《战国策·赵策三》:“夫良商不与人争买卖之贾,而谨司时。时贱而买,虽贵已贱矣;时贵而卖,虽贱已贵矣。”

3.同“嗣”。继承。

阅读:1978

●〖汉字〗司(拼音版)

●〖汉字〗司(繁體版)

⇚前一个汉字:叹

⇛后一个汉字:叵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