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鑑

鑑字的筆畫:22畫;

(鑑,鑒)

jiàn

ㄐ〡ㄢˋ

〔《廣韻》格懺切,去鑑,見。〕

〔《廣韻》古銜切,平銜,見。〕

“濫”的被通假字。亦作“鑒”。

1.古器名。形似大盆,有耳。青銅製,盛行於東周。或盛水,大的可作浴盆;或盛冰,用來冷藏食物。有時借為照影之用。

《詩·邶風·柏舟》:“我心匪鑒。”

毛傳:“所以察形也。”

《周禮·天官·淩人》:“春始治鑑。”

鄭玄註:“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於中,以禦溫氣。”

《宋書·禮誌二》:“二廟夏祠用鑑盛冰,室一鑑,以禦溫氣蠅蚋。”

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至日納冰窖中,鑑深二丈,冰以入,則固之,封如阜。”

2.指方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亦稱“鑑諸”、“鑑燧”。

《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鑒取明水於月。”

鄭玄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馬衡《中國金石學概要》第三章一:“《西清古鑑》所錄之蟠夔洗,《續鑑》所錄之蟠虺洗,一徑二尺餘,一徑尺餘,皆鑑也。”

3.鏡子。(1)多為青銅製成。有的刻有銘文,用以自戒。

《莊子·德充符》:“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

成玄英疏:“鑑,鏡也。”

宋司馬光《初見白髮慨然感懷》詩:“留為鑑中銘,晨夕思乾乾。”

鄭觀應《盛世危言·西學》:“古雲:臨鑑立影。”(2)即陽燧。銅或銅錫合金製成的向日取火的凹鏡。

宋宋祁《宋景文公筆記·雜說》:“鑑向日而火至,方諸向月而水至。”(3)古人衣帶上的裝飾物,一種小鏡子。

《左傳·定公六年》:“昭公之難,君將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鑑;茍可以納之,擇用一焉。”

杜預註:“鞶帶而以鏡為飾也。今西方羌胡猶然,古之遺服。”一說一種玉飾。

楊樹達《積微居讀書記·讀〈左傳·莊公〉》:“鑑以玉為之也。”

4.光,光澤。

唐韓愈孟郊《城南聯句》:“貌鑑清溢匣,眸光寒發硎。”

錢仲聯集釋引孫汝聽曰:“貌鑑者,有光可以鑑也。”

5.比喻明潔如鏡的水面。

宋範仲淹《出守桐廬道中》詩:“滄浪清可愛,白鳥鑑中飛。”

宋秦觀《遊龍瑞宮次程公韻》:“莓徑翠依屏上轉,藕花紅繞鑑中開。”

6.照;映照。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獻車於季武子,美澤可以鑑。”

杜預註:“光鑑形也。”

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一:“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清魏源《武林紀遊》詩之一:“如鏡受呵氣,難鑑西施鬟。”

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

7.照察,審辨。

《後漢書·郭太傳》:“其獎拔士人,皆如所鑒。”

唐韓愈《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聖明所鑒,毫髮無遺。”

《天雨花》第十一回:“吾兄不必來推託,伏惟滿飲鑒微誠。”

8.指照察審辨的能力。

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上》:“陳留人韓卓有知人之鑒。”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凡童少鑒淺而誌盛,長艾識堅而氣衰。”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知人之鑑,不易明也。”

章炳麟《箴新黨論》:“若夫汝南許劭,名有臧否人倫之鑒,而與其兄許靖不協。”

9.引為教訓的事。

《詩·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10.指引為教訓。

《南史·後妃傳序》:“梁武撥亂反正,深鑒奢逸。”

《朱子語類》卷四十:“蓋子路所言卻是實地,二子卻鑒他子路為夫子所哂,故退後說。”

清魏源《寰海後》詩之二:“六州鑄錯休重錯,幾見前車鑑後圖。”

11.敬詞。舊式書信用在開頭稱呼之後,表示請人看信。如大鑒、臺鑒、鈞鑒。

12.編年史的一種名稱。

清馮桂芬《〈明紀〉序》:“編年之名亦有二,曰鑑,曰紀。”

金一《文學觀》:“紀傳變而為鑑,為綱目,為本末體。”

13.通“監”。參見“鑑寐”、“鑑昧”。

14.姓。

明有鑑桑。見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僻姓》。

阅读:1186

●鑑(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