氂
氂字的筆畫:15畫;
(氂,牦)
I
máo
ㄇㄠˊ
〔《廣韻》莫袍切,平豪,明。〕
1.氂牛尾。
《說文·犛部》:“氂,犛牛尾也。”
段玉裁註:“旄牛即犛牛,犛牛之尾名氂。以氂為幢曰旄。因之呼氂為旄……呼犛牛為旄牛。凡雲旄牛尾者是也。”
2.泛指獸尾。
清徐侃《遊李氏松園記》:“有長松數百株,皆偃蹇屹立,枝樛曲向上,葉如氂,團簇滿林中。”參見“毫氂”。
3.氂牛。
《逸周書·世俘》:“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貓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氂七百二十有一。”
朱右曾校釋:“氂狀如牛,尾有朱有白,可為旄。”
4.長毛。
《列子·湯問》:“昌以氂懸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
《元史·順帝紀九》:“﹝至正二十五年夏五月﹞甲子,京師天雨氂,長尺許。”
5.指有彈性的硬毛。
《漢書·五行誌中之上》:“天漢元年三月,天雨白毛;三年八月,天雨白氂。”
顏師古註:“凡言氂者,毛之強曲者也。”
《漢書·王莽傳中》:“﹝王莽﹞好厚履高冠,以氂裝衣。”
顏師古註:“毛之強者曰氂,以裝褚衣中,令其張起也。”
《後漢書·岑彭傳》:“﹝岑熙﹞視事二年,輿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賊,岑君遏之。狗吠不驚,足下生氂。’”
6.指毛毯一類織物。
《爾雅·釋言》:“氂,罽也。”
邢昺疏:“毛氂所以為罽……胡人續羊毛而作衣,然則罽者,織毛為之,若今之毛氍毹。”
《書·禹貢》“熊羆狐貍織皮”孔穎達疏引三國魏孫炎曰:“毛氂為罽。”
II
lí
ㄌ〡ˊ
〔《廣韻》裏之切,平之,來。〕
“釐”的古字。
古代長度單位,“分”的十分之一。
漢賈誼《新書·六術》:“十氂為分,十分為寸。”
《晉書·律曆誌上》:“部郎劉秀、鄧昊等以律作笛……二尺八寸四分四氂應黃鍾之律。”
清趙翼《陔餘叢考·釐氂》:“權度皆以毫毛起數,其字本應從‘毛’,而反謂‘釐’字傳寫之誤,未免臆說。”
阅读:130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