鎔
鎔字的筆畫:18畫;
(鎔,镕)
róng
ㄖㄨㄥˊ
〔《廣韻》餘封切,平鍾,以。〕
1.熔鑄金屬的模具。
《漢書·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金之在鎔,唯冶者之所鑄。”
顏師古註:“鎔,謂鑄器之模範也。”
漢王符《潛夫論·德化》:“中民之生世也,猶鑠金之在鑪也,從篤變化,惟冶所為,方圓薄厚,隨鎔制爾。”
清宋大樽《茗香詩論》一:“金之在鎔,惟冶者之所鑄,質化以我之形。”
2.比喻規範,模式。
元耶律楚材《蘭仲文寄詩二十六韻勉和以謝之》:“養如鄒軻氣,成自仲尼鎔。”
3.後作“熔”。給金、石等加熱使變成液態。
南朝陳徐陵《天臺山館徐則法師碑》:“王粒雖軟,金膏未鎔。”
明沈周《石田雜記》:“凡畫上涴墨,用廣膠鎔成濃汁,綿布醮之。”
清王韜《甕牖餘談·海島火山》:“在山頂上忽開一穴,將石燒鎔,如水流出。”
4.引申為融化,融合。
清周濟《〈宋四家詞選〉序論》:“耆卿鎔情入景,故淡遠;方回鎔景入情,故穠麗。”
5.後作“熔”。熔鑄。
唐韓愈《鏡潭》詩:“非鑄復非鎔,泓澄忽此逢。”
清阮元《小滄浪筆談》卷三:“鏡二枚……不惟尺寸花樣相符,即第三句第三字模糊,亦不爽毫髮,然後知為一笵所鎔。”
6.後作“熔”。比喻寫作時融化提煉內容;煉意。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雖取鎔經旨,亦自鑄偉詞。”
黃侃劄記:“異於經典者,固由自鑄其詞;同於《風》《雅》者,亦再經鎔煉,非徒貌取而已。”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鎔裁》:“規範本體謂之鎔。”
詹鉠義證:“‘鎔’是冶金,比喻對內容的提煉,就是通常所說的煉意。‘裁’是裁衣,比喻剪裁浮辭,就是通常所說的煉辭。”
7.後作“熔”。比喻陶冶,造就。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酌三五以鎔世,而非迂緩之高談。”
《清史稿·禮誌五》:“俾習禮儀,鎔氣質。”
8.矛屬之一種。
《急就篇》卷三:“鈒戟鈹鎔劍鐔鍭。”
《廣雅·釋器》:“鎔,鈹也。”
王念孫疏證:“鈹之言破也。
《方言》:‘錟謂之鈹。’郭註雲:‘今江東呼大矛為鈹。’”
阅读:137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