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
簡體峽字的筆畫:9畫;繁體峽字筆畫:10畫。
(峽,峽)
xiá
ㄒ〡ㄚˊ
〔《廣韻》侯夾切,入洽,匣。〕
1.兩山夾水處。
《文選·左思〈蜀都賦〉》:“經三峽之崢嶸,躡五屼之蹇滻。”
劉逵註:“三峽,巴東永安縣,有高山相對,相去可二十丈左右,崖甚高,人謂之峽,江水過其中。”
晉郭璞《江賦》:“若乃巴東之峽,夏後疏鑿,絕岸萬丈,壁立赮駮。”
唐杜甫《雨晴》詩:“雨時山不改,晴罷峽如新。”
仇兆鰲註:“山峭夾水曰峽。”
2.指兩山之間。
《淮南子·原道訓》:“逍遙於廣澤之中,而仿洋於山峽之旁。”
高誘註:“兩山之間為峽。”一本作“岬”。
唐王維《桃源行》:“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3.狹窄。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河水四》:“歷北出東崤,通謂之函谷關也。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澗道之峽,車不方軌,號曰天險。”
《說文·阜部》“陜,隘也”清王筠句讀:“亦作‘峽’。”
4.特指長江三峽。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入峽,絕壁天懸,騰波迅急。”
《新唐書·李叔明傳》:“梁崇義阻命,詔引兵下峽,戰荊門,敗其眾。”
阅读:128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