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
埤字的筆畫:11畫;
I
pí
ㄆ〡ˊ
〔《廣韻》符支切,平支,並。〕
1.重;厚。參見“埤益”。
2.增益,增補。
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削長埤短,可數百裏。”
《梁書·武帝紀中》:“明堂地勢卑濕,未稱乃心,外可量就埤起,以盡誠敬。”
II
pì
ㄆ〡ˋ
〔《集韻》匹計切,去霽,滂。〕
1.城上呈凹凸形的矮墻。
《商君書·賞刑》:“﹝晉﹞舉兵伐曹五鹿,及反鄭之埤,東衛之畝,勝荊人於城濮。”
高亨註:“朱說:‘……韋昭註:反,撥也。陴,城上女垣。’按,反即推倒之意。陴與埤通,是城上的短牆。”
《北齊書·祖珽傳》:“珽不關城門,守埤者皆令下城靜坐。”
《新唐書·來瑱傳》:“賊攻潁川,方積粟多,瑱完埤自如,手射賊,皆應弦仆。”
2.泛指短墻或短籬。
唐杜甫《題省中壁》詩:“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霤常陰陰。”
III
bēi
ㄅㄟ
〔《字彙》布眉切〕
低下;低矮。
《荀子·宥坐》:“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
楊倞註:“埤,讀為卑。”
《晉書·湣懷太子遹傳》:“愛埤車小馬,令左右馳騎。”
明張煌言《山頭重建海塘碑記》:“凡埤者崇之,圮者累之,闕者修之,薄者豐之。”
IV
bì
ㄅ〡ˋ
〔《集韻》部靡切,上紙,並。〕
低窪潮濕之地。
《國語·晉語八》:“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
阅读:128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