祟
祟字的筆畫:10畫;
suì
ㄙㄨㄟˋ
〔《廣韻》雖遂切,去至,心。〕
1.鬼神的禍害。古人以為想像中的鬼神常出而禍人。
《戰國策·東周策》:“及王病,使蔔之。太蔔譴之曰:‘周之祭地為祟。’”鮑彪註:“神禍也。”
《莊子·天道》:“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
唐韓愈《論佛骨表》:“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紅樓夢》第四二回:“一面命人請兩分紙錢來,著兩個人來,一個與賈母送祟,一個與大姐兒送祟。”
2.引申為暗中作弄或謀害人。
唐蔣防《幻戲誌·殷七七》:“或窺見三女子,紅裳豔麗,共遊樹下,人有輒採花折枝者,必為所祟。”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梁生》:“郎無慮,任其所為。兒當為郎小祟之,以洩積忿。”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烏魯木齊諸山皆多狐,然未聞有祟人者。”
阅读:137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