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
薰字的筆畫:17畫;
(薰,熏)
xūn
ㄒㄩㄣ
〔《廣韻》許雲切,平文,曉。〕
〔《廣韻》許運切,去問,曉。〕
1.香草名。一名蕙草。
《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漢書·龔勝傳》:“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
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藥議》:“零陵香,本名‘蕙’,古之蘭蕙是也。又名‘薰’。”
宋蘇軾《浣溪沙》詞:“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參見“薰蕕”。
2.指香料。
金王蔚《敕祭忠武王碑》:“祗遣使人持此名薰,式陳明薦。”
3.香,發出香氣。
《文選·江淹〈別賦〉》:“閨中風暖,陌上草薰。”
李善註:“薰,香氣也。”
唐許渾《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中題峽山寺》詩之一:“未臘梅先實,終冬草自薰。”
4.熏蒸。
《莊子·天地》:“五臭薰鼻,困惾中顙。”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下》:“﹝韋氏女﹞八歲,忽清晨薰衣睹粧。”
宋張耒《春望》詩:“曖日晴薰草,清淮闊浸天。”
聞一多《紅燭·劍匣》:“又在龍涎香上薰著他,薰去了他一切腥膻的記憶。”
5.燒灼。
《詩·大雅·雲漢》:“我心憚暑,憂心如薰。”
毛傳:“薰,灼也。”
唐楊炯《為梓州官屬祭陸郪縣文》:“夫萬裏之別,猶使飲淚成血,思德音之斷絕;況百年之分,能不憂心如薰,想公子兮氛氳。”參見“薰心”。
6.熏陶;感染。
唐韓愈《爭臣論》:“﹝陽城﹞居於晉之鄙,晉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
明李東陽《紹興府學鄉射圃記》:“諸生在位皆起肅興讓,薰為至和。”
梁啟超《南海康先生傳》第七章:“有名師間日演說,以薰善其德性。”
7.溫暖;和煦。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煖燠孰多》:“天之道,出陽為煖以生之,出陰為清以成之。是故非薰也,不能有育;非漂也,不能有熟。”
《史記·樂書》“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裴駰集解引三國魏王肅曰:“《南風》,育養民之詩也,其辭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8.引申指和風。
宋趙時庚《金漳蘭譜》:“故為臺太高則沖陽,太低則隱風,前宜面南,後宜背北,蓋欲通南薰而障北吹也。”
明陳所聞《玉芙蓉·初夏溪上宴集》曲之一:“南薰乍入樓,夏木低沈牖,問韶華何處,駒隙難留。”
9.溫和貌。參見“薰然”。
10.煙氣。
南朝宋鮑照《蕪城賦》:“薰歇燼滅,光沈響絕。”
11.熏爐。
宋文天祥《曉起》詩:“遠寺鳴金鐸,疏窗試寶薰。”
12.通“葷”。本指薑、蔥、蒜、韭等有辛辣味的蔬菜,後亦泛指魚肉等有腥膻味的食物。
《儀禮·士相見禮》“膳葷”漢鄭玄註:“膳葷,謂食之葷辛物蔥薤之屬……古文葷作薰。”
唐顏真卿《有唐宋州官吏八關齋會報德記》:“或時疾病,公輒累月不茹薰。”
13.通“勳”。功勛。
《隸釋·漢淳於長夏承碑》:“策薰著於王室。”
14.用同“醺”。參見“薰薰”。
阅读:211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