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英字的筆畫:8畫;
I
yīng
〡ㄥ
〔《廣韻》於驚切,平庚,影。〕
“泱”的被通假字。亦作“偀”。
1.花。
《詩·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行,顏如舜英。”
毛傳:“舜,木槿也;英,猶華也。”
晉陶潛《桃花源記》:“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宋無名氏《尉遲杯》詞:“朝來凍解霜消,南枝上,香英數點微露。”
2.用以比喻文詞。
清彭紹升《秋士先生墓誌銘》:“吾獨謂先生竹柏之性,有節有文。落其實,蓋季次、原憲之流;采其英,亦元結、孟郊之匹。”
3.德才超群的人。
《禮記·禮運》:“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文子·上禮》:“智過萬人者謂之英。”
宋劉過《六州歌頭·題嶽鄂王廟》詞:“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
魯迅《且介亭雜文·韋素園墓記》:“文苑失英,明者永悼。”
4.精華。
《穆天子傳》卷二:“天子於是得玉策枝斯之英。”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幹將作劍,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
宋歐陽修《顏跖》詩:“顏子聖人徒,生知自誠明……死也至今在,光輝如日星,譬如埋金玉,不耗精與英。”
5.矛上的羽飾。
《詩·鄭風·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翺翔。”
毛傳:“重英,矛有英飾。”
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重英曲瑵之飾,絕景遺風之騎。”
6.光華,光彩。
漢班固《西都賦》:“翡翠、火齊,流耀含英;懸黎、垂棘,夜光在焉。”按,火齊,珍珠名;翡翠、懸黎、垂棘,皆美玉名。
《文選·張衡〈南都賦〉》:“被服雜錯,履躡華英。”
李善註:“華英,光耀也。”
7.優美;美好。參見“英音”、“英聲”、“英麗”。
8.精靈;神靈。
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鍾山之英,草堂之靈,馳煙驛路,勒移山庭。”參見“英靈”。
9.兩山相重。
《爾雅·釋山》:“山再成英。”
郭璞註:“兩山相重。”
郝懿行義疏:“成猶重也。英本華荂之名,華萼相銜與跗連接,重累而高,故再重之山取此為名。”
10.古國名。在今安徽省金寨縣東南。
《史記·夏本紀》:“帝禹立而舉臯陶薦之……封臯陶之後於英六,或在許。”
11.通“瑛”。美玉;玉光。
《詩·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
馬瑞辰通釋:“如英猶雲如玉。英通作‘瑛’。”
唐韓愈《獨孤申叔哀辭》:“濯濯其英,曄曄其光,如聞其聲,如見其容。”
郭沫若《趕超任務》詩:“丹教研末丹仍赤,玉縱成塵玉有英。”
12.姓。
漢有英布。見《史記·黥布列傳》本傳。
II
yāng
〡ㄤ
〔《集韻》於良切,平陽,影。〕
亦作“偀”。
草木初生的苗。
《管子·禁藏》:“舉春祭……毋殺畜生,毋拊卵,毋伐木,毋夭英,毋拊竿,所以息百長也。”
阅读:429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