盦
盦字的筆畫:16畫;
ān
ㄢ
〔《廣韻》烏含切,平覃,影。〕
〔《廣韻》安盍切,入盍,影。〕
1.覆蓋。
《說文·皿部》:“盦,覆蓋也。”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續斷》:“閃肭骨節,用接骨草葉搗爛盦之,立效。”一說,器皿的蓋子。見清段玉裁《說文解字註·皿部》。
2.遮蓋或封閉有機物,使變質發酵。
《正字通·皿部》:“盦,覆蓋物過性也。
《黃鄮山集》有《禁民盦穀為紅麯榜文》。”
胡式鈺《語竇》引《瑣碎錄》:“海棠花欲鮮而盛,於冬至日早,或以盦過麻屑糞土壅培根下。”
3.古代盛食物之器。
《考古圖》收有周伯盞饋盦,《宣和博古圖》收有周交虯盦。
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十四:“古器之名,則有……盦,於含切,覆蓋也,似洗而腰大,有足提攀。”
4.同“菴”、“庵”。圓形草屋。徐珂《清稗類鈔·孝友》:“既蔔葬其父母於西溪而廬墓焉,乃築風木盦以避寒暑。”
5.同“淹”。用鹽、香料等浸漬食物以利保藏。參見“盦生”。
阅读:115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