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離失所

ok8.org > 成語大全 > 流離失所

【成語】:流離失所

【拼音】:liú lí shī suǒ

【解釋】:流離:轉徒離散。無處安身,到處流浪。

【出處】:《漢書·薛廣德傳》:“竊見關東困極,人民流離。”

【示例】:年荒劫大,百姓們不是離家逃荒,~,便是等待餓死。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近義詞】:無家可歸、流離顛沛

【反義詞】:安家立業、安居樂業

【歇後語】:洪水沖垮了螞蟻窩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無處安身,到處流浪

【英文】:be driven from pillar to post

【德文】::obdachlos umherirren

【成語故事】:漢元帝時期,禦史大夫薛廣德陪同漢元帝外出打獵。元帝忘乎所以,不想停止嚴重影響當地百姓的生活。薛廣德就上書說當地百姓因為皇帝狩獵而流離失所希望皇帝體恤百姓的疾苦。元帝認為言之有理,就與光祿大夫張猛等立即回宮

(流離失所,流離失所)

流轉離散,沒有安身地方

《金史·完顏匡傳》:“邊民連歲流離失所。”

清吳熾昌《客窗閑話初集·劉智廟》:“劉智者,不知何許人,不事生產,而性好施舍家資蕩然,妻孥無存,流離失所。”

鄒韜奮《青衣行酒》:“遭難的老百姓流離失所不堪設想。”

阅读:1637

●流離失所(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