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聲匿跡
【成語】:銷聲匿跡
【拼音】:xiāo shēng nì jì
【出處】:語出《藝文類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贊》:“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
【示例】:雖然在初期也有少數人唱導‘與抗戰無關’論,但為大勢所迫,不久也就~了。 ★郭沫若《沸羹集·抗戰以來的文藝思潮》
【歇後語】:冬天的蚊子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人或事物
【英文】:all wool and a yard wide
【法文】:rentrer dans sa coquille
【德文】:sich weder sehen noch von sich hǒren lassen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長安提煉金銀的宗某與賣燒餅的陳敬瑄十分要好,為爭奪一個美女而反目成仇。兩人絕交後,陳敬瑄當上了四川節度使。長安發生叛亂,宗某隨逃難人群到蜀地錦江。他四處遊蕩,隱姓埋名,準備銷聲匿跡,結果在內江還是被陳敬瑄所殺
隱藏聲音和蹤跡,不公開露面。
明張鉞《<何大復先生遺集>序》:“夫豐城之劍,鮫宮之珠……或上薄星辰,或折流洪濤,銷聲匿跡中自有不可磨滅者存。”
《官場現形記》第二八回:“他平生最是趨炎附勢的,如何肯銷聲匿跡。”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徐公盛時,銷聲匿跡。衰氣一至,無故侵陵。”
阅读:1951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