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相應
【成語】:同聲相應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解釋】: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誌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出處】:《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示例】:~,同氣相求,心心相印,脈脈相通。 ★續範亭《號召山西人民推翻萬惡無恥軍閥閻錫山》
【近義詞】:意氣相投、情投意合
【反義詞】:格格不入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意氣相投
1.指樂聲相和。
孔穎達疏:“同聲相應者,若彈宮而宮應,彈角而角動是也。”
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自然之分也。音不和,則比絃不動;聲同,則雖遠相應。”
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合歡詩》:“婦人言虎嘯風起,龍躍雲浮,磁石引針,陽燧致火,皆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宋秦觀《十二經相合義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所謂同類而相感者也。”
《三國誌·魏誌·王粲等傳論》:“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並出。”
《水滸傳》第八五回:“江乃鄆城小吏,逃罪上山……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恩如骨肉,情若股肱。”
續範亭《號召山西人民推翻萬惡無恥軍閥閻錫山》:“我們過去都是續李兩烈士的革命同誌,參加過國民軍的戰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心心相印,脈脈相通。”
阅读:156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