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徹雲霄
【成語】:響徹雲霄
【拼音】:xiǎng chè yún xiāo
【解釋】:徹:貫通;雲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像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戚夫人歌舞》:“侍婦數百皆習之,後宮齊首高唱,聲徹雲霄。”
【示例】:教這一笛兒,真吹得~,鸞翔鶴舞,樓下萬萬千千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八十六回
【近義詞】:響徹雲際、響遏行雲
【反義詞】:悶聲不響
【歇後語】:坐著飛機放廣播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聲音響亮
【英文】:soaring
【日文】:空高(そらたか)くひびきわたる
(響徹雲霄,響徹雲霄)
形容聲音響亮高昂,能穿透雲層。
《隋唐演義》第八六回:“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雲霄,鸞翔鶴舞。”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三:“在武漢初期,尤其‘七七’周年前後,救亡的愛國情緒在各階層洋溢著。‘中國不會亡’的歌聲,響徹雲霄。”亦作“響徹雲際”、“響徹雲表”。
明袁宏道《吳遊記·虎丘》:“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髮,響徹雲際。”
《古今小說·閑雲庵阮三償冤債》:“忽聽得街上樂聲縹緲,響徹雲際。”
清王韜《淞濱瑣話·仙井》:“蘭香亦鼓雲和之瑟,音韻悠揚,響徹雲表。”
阅读:438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