豸
豸字的筆畫:7畫;
zhì
ㄓˋ
〔《廣韻》池爾切,上紙,澄。〕
〔《廣韻》宅買切,上蟹,澄。〕
“鳩”的被通假字。
1.本指無足之蟲。後亦泛指蟲類。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漢王逸《九思·怨上》:“蟲豸兮夾余,惆悵兮自悲。”
元吳萊《讀〈穆天子傳〉》詩:“蜚揚恨不鳥兩翅,跐蹈恨不百足豸。”
魯迅《吶喊·阿Q正傳》:“阿Q兩隻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辮根,歪著頭,說道:‘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麽?’”
2.獸脊隆起伸長貌。參見“豸豸”。
3.比喻姿態妖媚的女子。
金松岑《紅粉妝》詩:“選勝愛踏金閶塵,下車便睹娟娟豸。”
金松岑《紅蘋曲》:“愛此娟娟豸,字以紅蘋好。”按,《文選·張衡〈西京賦〉》:“增嬋娟以此豸。”
薛綜註:“嬋娟、此豸,姿態妖蠱也。”“此豸”本為聯綿詞,後人誤解,遂以“豸”單獨表示“此豸”之義。
4.見“貏豸”。
5.獬豸冠。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一角,能辨曲直,因此古時法官戴的帽子稱獬豸冠。
唐白居易《見蕭侍禦憶舊山草堂詩因以繼和》:“晚起慵冠豸,閒行厭避驄。”
唐喻鳧《夏日龍翔寺居即事寄崔侍禦》詩:“何當戴豸客,復問此生涯。”
宋戴埴《鼠璞·獬豸》:“今人見禦史舊有獬豸冠,單呼為豸。”參見“獬豸冠”。
6.通“止”。制止,解救。
《左傳·宣公十七年》:“郤子其或者欲已亂於齊乎?不然,余懼其益之也。余將老,使郤子逞其誌,庶有豸乎!”杜預註:“豸,解也。欲使郤子從政,快誌以止亂。”
清顧炎武《日知錄·豸》:“《莊子·在宥》篇:‘災及草木,禍及止蟲。’止,當作‘豸’,古止、豸通用。
《左傳·宣十七年》:‘庶有豸乎!’豸,止也。”
梁啟超《新民議·禁早婚議》:“一國將來之主人翁,而悉被戕於今日憒憒者之手,國其尚有豸乎?”
阅读:103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