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說

簡體說字的筆畫:9畫;繁體說字筆畫:14畫。

(說,說)

I

shuō

ㄕㄨㄛ

1.敘說,講述。

《易·鹹》:“鹹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高亨註:“滕口說,謂翻騰其口談,即所謂‘口若懸河’。”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有人向張華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清洪昇《長生殿·補恨》:“隻我這萬種傷心,見他時怎地說。”

趙樹理《登記》二:“小晚說:‘說好話的沒有,說壞話的可不少。’”

2.解釋;說明。

《論語·八佾》:“成事不說。”

何晏集解引包鹹曰:“事已成,不可復解說。”

《漢書·王莽傳中》:“單於鹹既和親,求其子登屍,莽欲遣使送致,恐鹹怨恨害使者,乃收前言當誅侍子者故將軍陳欽,以他罪繫獄。

欽曰:‘是欲以我為說於匈奴也。’遂自殺。”

顏師古註:“說,解說也。託言以其前建議誅侍子,今故殺之。”

3.專指講解或解說經文意義。

《漢書·敘傳上》:“時上方鄉學,鄭寬中、張禹朝夕入說《尚書》、《論語》於金華殿中,詔伯受焉。”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先進於禮樂”蘇子瞻說》:“後儒說《論語》,亦無引蘇氏此說者。”

4.告知;告訴。

《國語·吳語》:“夫差將死,使人說於子胥曰:‘使死者無知,則已矣;若其有知,吾何面目以見員也!’遂自殺。”

韋昭註:“說,告也。”

5.說合;介紹。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說我有個女兒,他要求聘。我隻說他曉得些風聲,早來說你了。”

《紅樓夢》第五七回:“我原要說他的人,誰知他的人沒到手,倒被他說了我們一個去了!”老舍《駱駝祥子》九:“你要是托個媒人去說,老頭子一定不答應。”

6.勸告;批評。

《紅樓夢》第九四回:“芹兒呢,你便狠狠的說他一頓,除了祭祀喜慶,無事叫他不用到這裏來。”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疼的是你,你來家早晚說著他些。”

《收穫》1985年第2期:“我才說他們兩句,就跟我上火啦。”

7.評議;評論。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世論溫太真是過江第二流之高者。時名輩共說人物,第一將盡之間,溫常失色。”

8.描述。

明唐寅《把酒對月歌》:“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

9.話語。

《書·舜典》:“帝曰:‘龍!朕聖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孔穎達疏:“我憎疾人為讒佞之說,絕君子之行,而動驚我眾。”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依了姐姐說。”

《醒世姻緣傳》第八六回:“奶奶,這說是聽得誰道?”

10.學說;觀點。

《管子·立政》:“寢兵之說勝,則險阻不守;兼愛之說勝,則士卒不戰。”

《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可又有一說,不遇艱難,不顯好處。”

清惲敬《駁朱錫鬯書〈楊太真外傳〉後》:“檢討生平多顛倒舊聞,以就己說。”

11.經書的註解。

《後漢書·孔奮傳》:“奮晚有子嘉,官至城門校尉,作《左氏說》雲。”

李賢註:“說,猶今之疏也。”

明歸有光《〈孝經〉敘錄》:“荀昶撰進《孝經》諸說,以鄭氏為宗。”

12.意思;意義。

唐韓愈《贈張童子序》:“二經章句僅數十萬言,其傳註在外,皆誦之,又約知其大說。”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文》:“東坡有李伯時《洗玉池銘》,始予讀之,皆不得其說。其後得伯時石刻序跋,乃能明其意。”

13.文體名。一種用來闡述某種道理或主張的文章。

晉陸機《文賦》:“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

明楊慎《丹鉛雜錄·珊瑚鉤詩話》:“正是非而著之者,說也。”

清王士禛《〈蓉槎蠡說〉序》:“予惟說者,釋也,述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14.說明的文字。

魯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自從所謂‘文學革命’以來,供給孩子的書籍,和歐、美、日本的一比較,雖然很可憐,但總算有圖有說。”

魯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所獨有,使我高興極了。”

15.古代墨家邏輯的名詞。指論證。

《墨子·小取》:“論求群言之比,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

《荀子·正名》:“實不喻然後命,命不喻然後期,期不喻然後說,說不喻然後辨。”

16.祭名。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類,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說。”

鄭玄註:“鄭司農雲:‘類、造、禬、禜、攻、說,皆祭名也……’董仲舒救日食祝曰:‘炤炤大明,瀸滅無光。奈何以陰侵陽,以卑侵尊。是之謂說也。’”

II

shuì

ㄕㄨㄟˋ

1.勸說別人聽從自己的意見。

《孟子·盡心下》:“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舊唐書·列女傳·董昌齡母楊氏》:“及王師逼郾城,昌齡乃以城降,且說賊將鄧懷金歸款於李光顏。”京劇《烏龍院》第一場:“奉命去往鄆城縣,山寨之事對他言;黃金百兩書一柬,順說恩兄到梁山。”

2.通“稅”。停置。引申指休憩;止息。

《詩·鄘風·定之方中》:“星言夙駕,說於桑田。”

朱熹集傳:“說,音稅,舍止也。”

《左傳·宣公十二年》:“右廣雞鳴而駕,日中而說;左則受之,日入而說。”

杜預註:“說,舍也。”

《鶡冠子·天權》:“故能說適計險,歷越踰俗,軼倫越等,知略之見,遺跋眾人。”

陸佃解:“說,止息也。”

III

yuè

ㄩㄝˋ

“兌”的被通假字。

1.後作“悅”。喜悅;高興。

《詩·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晉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數,繫此多少。帝既不說,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三:“又知夫子之所以見南子者,蓋以見識議論如此,倘能改行,或者尚可輔衛靈公以有為。

子路不說,是未知夫子之心也。”

2.後作“悅”。喜好;喜愛。

《管子·權修》:“故百姓皆說為善,則暴亂之行無由至矣。”

《國語·晉語八》:“平公說新聲。”

韋昭註:“說,樂也。”

唐柳宗元《送崔群序》:“安平厲莊端毅,高朗振邁,說崔君之正。”

3.後作“悅”。取悅。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欲弒公以說於晉,而不獲間。”

《國語·楚語下》:“又能上下說於鬼神,順道其欲惡,使神無有怨痛於楚國。”

韋昭註:“說,媚也。”

《史記·日者列傳》:“夫蔔者多言誇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人誌,擅言禍災以傷人心。”

4.後作“悅”。敬重。

《戰國策·秦策二》:“弊邑之王所說甚者,無大大王;唯儀之所甚願為臣者,亦無大大王。”

姚宏註:“說,敬也。”

5.通“閱”。看。

《隸續·漢武都太守耿勛碑》:“君敦《詩》說《禮》,家仍典軍。”

洪適釋:“碑以‘說’為閱。”

IV

tuō

ㄊㄨㄛ

1.簡易。參見“說咷”。

2.通“脫”。解脫;免除。

《易·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

孔穎達疏:“又利用說去罪人桎梏。”

《左傳·僖公十五年》:“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於宗丘。”

杜預註:“在震,則無應,故車脫輹。”

《國語·魯語下》:“求說其侮,而亟於前之人,其讎不滋大乎。”

韋昭註:“說,猶除也。”

3.通“脫”。急驟。

《管子·幼官》:“說行若風雨,發如雷電。”

郭沫若等集校:“‘說’讀為脫……脫有急驟意。”

阅读:2550

●說(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