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
畚字的筆畫:10畫;
běn
ㄅㄣˇ
〔《廣韻》布忖切,上混,幫。〕
1.用草繩或竹篾編織的盛物器具。
《周禮·夏官·挈壺氏》:“挈轡以令舍,挈畚以令糧。”
鄭玄註引鄭司農曰:“畚,所以盛糧之器。”
《文選·謝惠連〈祭古冢文〉》:“捨畚悽愴,縱鍤漣而。”
呂延濟註:“畚,土籠也。”
宋王安石《幽谷引》:“有繩於防兮,有畚於溝。”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夢午塘提學江南時,署後有高阜,恒夜見光怪……牛塘少年盛氣,集鍤畚平之。”
2.用畚箕裝載。
《列子·湯問》:“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張湛註:“音本,籠也。”
《宋史·隱逸傳下·蘇雲卿》:“披荊畚礫為圃,藝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
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序》:“伐穨垣,畚朽壤。”
魏金枝《任樟元和三個地主》:“然後老太婆畚泥土,我築墻。”
3.量詞。用於可以畚計量之物。
唐韓愈《嘲鼾睡》詩:“何能堙其源,惟有土一畚。”
宋王讜《唐語林·方正》:“﹝政事堂會食之床﹞不遷者五十年……其下鏟去聚壤十四畚。”
4.方言。猶盛,裝。
《何典》第五回:“牽鑽鬼隻得進去拿飯來做,怎奈是老米飯,捏殺不成團的,隻得畚了一面糊盆硬米糝出來賠他。”
5.手相。指鬥形指紋。
《中國諺語資料·一般諺語》:“十指九畚,不作也好過。”
阅读:1092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