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俯

俯字的筆畫:10畫;

(參見頫)

ㄈㄨˇ

〔《廣韻》方矩切,上麌,非。〕

“頫”的今字。

1.低頭,面向下。

《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禮記·禮運》:“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闚也。”

孔穎達疏:“俯,下頭也。”

元周伯琦《野狐嶺》詩:“怳然九天上,熙熙俯人寰。”

巴金《寒夜》一:“她俯下頭去開鎖。”

2.指彎腰屈身。

《左傳·昭公七年》:“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唐韓愈《元和聖德詩》:“躬執百禮,登降拜俯。”

3.引申為對下。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於死亡。”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城東平等寺》:“仰異天情,俯乖民望。”

4.臥伏。

《荀子·賦》:“冬伏而夏遊,食桑而吐絲……三俯三起,事乃大已。”

楊倞註:“俯謂臥而不食。”

5.指潛伏。

《逸周書·時訓》:“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鹹俯。”

《禮記·月令》:“季秋之月……蟄蟲鹹俯在內。”

6.屈曲不齊。

《禮記·樂記》:“今夫新樂,進俯退俯,姦聲以濫,溺而不止。”

鄭玄註:“俯猶曲也,言不齊一也。”

7.稱對方行為的敬詞,舊時公文及書信中常用,表示對方實施該行為有所屈尊。

唐韓愈《上鄭尚書相公啟》:“伏惟俯加憐察。”參見“俯允”、“俯念”、“俯從”。

阅读:2353

●俯(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