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焉不察
【成語】:習焉不察
【拼音】:xī yān bù chá
【解釋】:習:習慣;焉:語氣詞,有“於此”的意思;察:覺察。指經常接觸某種事物,反而覺察不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上》:“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示例】:而不曉文義者,~,概謂有旨為進止。 ★宋·張淏《雲谷雜記·取進止》
【反義詞】: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習慣了就忽略
語出《孟子·盡心上》:“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後因以“習焉不察”指習慣於某種事物而覺察不到其中的問題。
宋張淏《雲谷雜記·取進止》:“當棲楚待罪時,處分未出,其曰進止,是也。而不曉文義者,習焉不察,概謂有旨為進止,如堂底所載,凡宣旨皆雲有進止者,相承之誤也。”亦作“習而不察”。
清李漁《閑情偶寄·演習·授曲》:“口傳心授,依樣葫蘆,求其師不甚謬,則習而不察,亦可以混過一生。”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四講:“這種見解和思想,真是謬誤到極點,可謂人雲亦雲,習而不察。”
阅读:1915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