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躅

躅字的筆畫:20畫;

I

zhú

ㄓㄨˊ

〔《廣韻》直錄切,入燭,澄。〕

1.見“躅躑”、“蹢躅”。

2.踩踏;頓足。

《逸周書·太子晉》:“師曠東躅其足。”

孔晁註:“東躅,踏也。”按,“東”為“束”字之誤。見清王念孫《讀書雜誌》。

唐韓愈孟郊《城南聯句》:“禮鼠拱而立,駭牛躅且鳴。”一說,為觸,抵撞意。見《韓昌黎集》廖瑩中註。

明劉基《雞鳴一首贈宗文侄》:“朝露白如玉,我不敢躅,恐濕我足。”

3.指鳥的跳躍。

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上》:“鳥與鳥遇則相躅,獸與獸遇則相角,馬與馬遇則趹踶,愚與愚遇則相傷。”

II

zhuó

ㄓㄨㄛˊ

〔《集韻》直角切,入覺,澄。〕

1.足跡;蹤跡。

《漢書·敘傳上》:“伏周孔之軌躅。”

顏師古註引鄭氏曰:“躅,跡也。

三輔謂牛蹄處為躅。”

唐皮日休《三羞詩》之二:“自嗟胡為者,得躡前修躅。”

宋王安石《寄吳沖卿》詩:“歸來汙省舍,又繼故人躅。”

2.喻人的行為、業跡。

宋蘇軾《送頓起》詩:“岱宗已在眼,一往繼前躅。”

元耶律楚材《送門人劉復亨征蜀》詩:“壯歲從軍真樂事,鄧侯遺躅勉爭先。”

阅读:1404

●躅(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