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
述字的筆畫:8畫;
shù
ㄕㄨˋ
〔《廣韻》食聿切,入術,船。〕
1.遵循;繼承。
《書·五子之歌》:“五子鹹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孔傳:“述,循也。”
《漢書·地理誌下》:“始楚賢臣屈原被讒放流,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後有宋玉、唐勒之屬慕而述之,皆以顯名。”
唐韓愈《唐故國子司業竇公墓誌銘》:“公子三人,長曰周餘,好善學文,能謹謹致孝,述父之誌,曲而不黷。”
2.記述;敘述。
《論語·憲問》:“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謂賊。”
晉潘嶽《西征賦》:“班述陸海珍藏,張敘神臯隩區。”
唐韓愈《賀慶雲表》:“非煙非雲,容狀詎能詳述。”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回:“於是把在花多福家所聞的話,述了一遍。”徐哲身《反啼笑因緣》第三十回:“陶太太卻簡單的述給嫣紅聽了。”
3.闡述前人成說。
《論語·述而》:“述而不作。”
皇侃疏:“述者,傳於舊章也。”
清顧炎武《〈音學五書〉後敘》:“已正其音而猶遵元第何也?曰述也。”
4.泛指著述之作。
漢王充《論衡·對作》:“‘五經’之興,可謂作矣;太史公書、劉子政序、班叔皮傳,可謂述矣。”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已而知戈德文(W.Godwin),讀其著述,博愛之精神益張。”
5.文體名。史篇後的論述。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夫文章者,原出‘五經’:詔命策檄,生於《書》者也;序述論議,生於《易》者也。”
唐劉知幾《史通·論贊》:“馬遷《自序傳》後,歷寫諸篇,各敘其意。既而班固變為詩體,號之曰述。
範曄改彼述名,呼之以贊。”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餘錄·何法盛書》:“何法盛《晉中興書》名目與諸史異:本紀曰典,表曰註,列傳曰錄,論曰述。”
6.文體名。論說文之一種,前散文,後拈韻。
三國魏邯鄲淳有《魏受命述》,唐杜甫有《雜述》、《秋述》,宋範仲淹有《述〈國語〉》、《四言銘系述》等。
唐韓愈《答揚子書》:“辱書,並示表、記、述、書、辭等五篇。”參閱杜甫《雜述》清仇兆鰲題註。
7.文體名。行狀之別名。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述》:“述,譔也。纂譔其人之言行以俟考也。其文與行狀同,不曰狀而曰述,亦別名也。”
8.通“術”。正道。
《詩·邶風·日月》:“胡能有定,報我不述。”
陸德明釋文:“述,本亦作術。”
俞樾《群經平議·詩一》:“然則不術猶不道,言報我不以道也。”
9.通“術”。道術。
《管子·君臣下》:“大臣亂曰稱述。”
於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管子二》:“述、術古字通……稱術謂稱舉道術也。稱術乃君人者之事,大臣稱術則亂矣。”
《逸周書·命訓》:“六方三述,其極一也。”
孔晁註:“述與術同。”
《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耽樂道述,咀嚼七經。”
10.通“鷸”。冠飾,以翠鳥羽製作。
《後漢書·輿服誌下》:“通天冠……前有山,展筩為述。”
王先謙集解引黃山曰:“後文‘建華冠’引《記》曰:‘知天者冠述。’錢氏據《前書·五行誌》顏註,述即為鷸。
山案,《說文》‘鷸’下引《禮記》曰:‘知天文者冠鷸。’與誌引《記》曰合。‘天’下多‘文’字,‘述’即作‘鷸’。”
11.姓。
《廣韻·入術》:“述,姓。
《風俗通》雲:‘魯大夫仲述之後也。’”
阅读:1903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