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奔鼠竄
【成語】:狐奔鼠竄
【拼音】:hú bēn shǔ cuàn
【解釋】:像狐貍和老鼠那樣東逃西竄。形容狼狽逃竄的樣子。
【出處】:《宋書·索虜傳》:“或有狐奔鼠竄,逃首北境。”
【示例】:諸部士卒,俱各~退去。 ★明·徐渭《英烈傳》第二十一回
【近義詞】:狼奔豕突
【反義詞】: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狼狽樣子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期,豫州是後魏與宋國的邊境,邊境百姓深受戰爭之苦,兩邊的盜賊趁著戰亂竄到對方境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魏刺史北井侯庫辰樹蘭責怪宋打擊盜賊不力,宋刺史南平王劉鑠則認為是宋征討盜賊,他們才狐奔鼠竄逃到魏方尋求保護的
(狐奔鼠竄,狐奔鼠竄)
形容狼狽逃竄之狀。
《宋書·索虜傳》:“頃誅討蠻髦,事止畿服,或有狐奔鼠竄,逃首北境,而輒便苞納,待之若舊,資其糧仗,縱為寇賊。”
阅读:169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