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它

它字的筆畫:5畫;

I

tuō

ㄊㄨㄛ

ㄊㄚ

〔《玉篇》託何切〕

亦作“佗”。亦作“牠”。

1.別的;另外的。後多寫作“他”。

《易·比》:“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

孔穎達疏:“更有他人並來而得吉。”

《漢書·陸賈傳》:“賜賈橐中裝直千金,它送亦千金。”

顏師古註:“它,猶餘也。”

明何景明《古怨詩》之四:“寸心抱貞固,投一安有它?”

2.第三人稱代詞。多見於早期白話。

《朱子語類》卷三二:“若馮異乃是戰時有功,到後來事定,諸將皆論功,它卻不自言也。”

《宣和遺事》後集:“眾人與帝同屋共臥,聞鄰舍僧語。‘有因果否?’一僧曰:‘豈得無之!況它前身自是玉堂天子,因不聽玉皇說法,故謫降。’”元徐再思《沈醉東風·春情》曲:“一自多才間闊,幾時盼得成合?今日個猛見它門前過,待喚著怕人瞧科。”

3.用於泛指。

《秦併六國平話》卷上:“有善事底褒獎它,使人知勸;有惡事底貶責它,使人知怕。”

4.代詞。稱代人以外的事物。

《朱子語類》卷九七:“楊誌仁問明道說話,曰:最難著須是輕輕地挨傍它,描摸它,意思方得。”

魯迅《野草·題辭》:“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存活。”

5.虛指代詞。

曹禺《雷雨》第三幕:“我把周家太太、大少爺這點老底子給它一個宣布,就連老頭這老王八蛋也得給我跪下磕頭。”

6.姓。

戰國有它囂。見《荀子·非十二子》。

II

shé

ㄕㄜˊ

〔《廣韻》託何切,平歌,透。〕

〔《集韻》時遮切,平麻,禪。〕

“蛇”的古字。

《說文·它部》:“它,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徐灝箋:“它,蛇。古今字。”

III

tuó

ㄊㄨㄛˊ

〔《字彙補》徒河切〕

1.見“它它藉藉”。

2.同“駝”。

《漢書·揚雄傳下》:“敺橐它。”

《文選·揚雄〈長楊賦〉》李善註本作“駝”,五臣註本作“駝”。

阅读:1280

●它(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