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次

次字的筆畫:6畫;

I

ㄘˋ

〔《廣韻》七四切,去至,清。〕

1.敘事時後項對前項之稱。

《書·洪範》:“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九曰向用五福。”

《孫子·謀攻》:“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順序,次序。

《國語·周語中》:“吾曰:‘子則賢矣。抑晉國之舉也,不失其次,吾懼政之未及子也。’”三國魏曹操《船戰令》:“鼓三通鳴,大小戰船以次發。”

林紓《遊西溪記》:“野柳無次,被麗水上。”

3.指規矩,法度。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蓮花公主》:“臣蒙優渥,不覺過醉,儀節失次,幸能垂宥。”

4.依次。

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相次殂落,宗祀無饗。”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三》:“衛公為兵部尚書,次當大用。”參見“次及”。

5.降一等。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孫子·謀攻》:“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唐盧綸《送鄧州崔長史》詩:“出山車騎次諸侯,坐領圖書見督郵。”

6.指較差的。如:次品;次貨。

7.副,貳。參見“次車”、“次輅”。

8.依次接替。

《漢書·元後傳》:“鳳病,天子數自臨問,親執其手,涕泣曰:‘將軍病,如有不可言,平阿侯譚次將軍矣。’”

9.隊列;行列。

《左傳·桓公十三年》:“及鄢,亂次以濟。”

《國語·晉語三》:“失次犯令,死。”

韋昭註:“次,行列也。令,軍令也。”

《晉書·庾亮傳》:“偷存視息,雖生之日,亦猶死之年,朝廷復何理齒臣於人次。”

10.職位;地位。

《書·胤征》:“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沈亂於酒,畔官離次。”

孔傳:“沈,謂醉冥失位次也。”

蔡沈集傳:“次,位也……離次,則舍其所居之位。”

《荀子·君道》:“論德而定次。”

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恪居官次,智效惟穆。”

《元史·文宗紀四》:“朝廷無給假省親之制,而有擅離官次之禁。”

11.指位次的等級,等第。

漢王充《論衡·自紀》:“充性恬淡,不貪富貴。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

《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八年》:“永曰:‘除其宿釁,倍其惠澤,貫敘門次,顯擢才能,如此而已。’”

12.即;就。

《書·康誥》:“王曰:‘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彜,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孔傳:“勿用以就汝封之心所安。”

《左傳·襄公三十年》:“使次己位。”

13.編次;編纂。

《漢書·高帝紀下》:“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

《周書·樂運傳》:“梁故都官郎瑯玡王澄美之,為次其行事,為《孝義傳》。”

清張岱《〈陶庵夢憶〉序》:“不次歲月,異年譜也。”

章炳麟《新方言》附《嶺外三州語》:“其後得嘉應溫仲和所次州誌,有《方言》一卷。”

14.比並。

《文選·張衡〈東京賦〉》:“次和樹表,司鐸授鉦。”

薛綜註:“次,比也。和,軍之正門為和也。表,門表也。”

宋陶穀《清異錄·藥》:“醫之於人,功次天地。”

15.近旁;旁邊。

《史記·呂太後本紀》:“趙王幽死,以民禮葬之長安民冢次。”

《南齊書·高逸傳·顧歡》:“母亡,水漿不入口六七日,廬於墓次,遂隱遁不仕。”

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三:“轉盼之間,已至明州海次矣。”

林紓《桃花塢》:“溪次有徑兩三道,鹹陰沈。”

16.間,際。

《莊子·田子方》:“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中》:“於一日持缽將上堂,闔門之次,有物墜檐前。”

宋王明清《揮麈錄》卷二:“適揭簾之次,但見金龍丈餘蜿蜒榻上。”

《三國演義》第十九回:“玄德依言,尋小路投許都。途次絕糧,嘗往村中求食。”

17.至,及。

《太平廣記》卷七二引《河東記》:“既坐,談胚渾至道,次三皇五帝、歷代興亡、天時人事、經傳子史,歷歷如指諸掌焉。”

《隋書·李密傳》:“行次邯鄲,夜宿村中,密等七人皆穿牆而遁。”參見“次骨”。

18.在;當。

晉桓玄《南遊衡山詩序》:“歲次降婁夾鍾之初,理楫將遊於衡嶺。”

唐韓愈《祭董相公文》:“維貞元十五年,歲次己卯二月乙亥朔某日。”

19.謂軍隊駐紮。

《易·師》:“左次,無咎。”

孔穎達疏:“師在高險之左以次止,則無兇咎也。”

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師次遼陽,而城池不守。”

《清史稿·孟喬芳傳》:“八月,師自潼關濟……進次寧晉。”

20.謂行軍至某處留駐三宿以上。

《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孔穎達疏:“舍者,軍行一日止而舍息也。信者,住經再宿得相信問也。

《穀梁傳》曰:‘次,止也。’則次亦止舍之名。過信以上,雖多日,亦為次,不復別立名也。”

21.留宿;停留。

《楚辭·離騷》:“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髮乎洧盤。”

唐李白《永王東巡歌》之七:“王出三江按五湖,樓船跨海次揚都。”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馮勰》:“一日,舟次淮安,值仲秋之望,汪市酒邀馮賞月。”

22.宿處。

《易·旅》:“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

王弼註:“次者,可以安行旅之地也。”

《禮記·檀弓上》:“曾子與客立於門側,其徒趨而出。

曾子曰:‘爾將何之?’曰:‘吾父死,將出哭於巷。’曰:‘反哭於爾次。’”鄭玄註:“次,舍也。”

23.謂準備住所。

《左傳·哀公二十一年》:“為僕人之未次,請除館於舟道。”

24.臨時搭的帳幕。用於祭祀、會同諸侯等活動。

《周禮·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設重帟重案。”

鄭玄註:“次,謂幄也。大幄,初往所止居也。小幄,既接祭退俟之處。”

《周禮·天官·掌次》:“諸侯朝覲會同,則張大次小次。”

鄭玄註:“大次,亦初往所止居。小次,即宮待事之處。”

《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元年》:“壬辰,帝乘馬至孝義,鎮吏訾村復設次,與親王望陵祭奠,近臣於幄殿東望拜。”

25.指辦喪事的地方。

《左傳·僖公九年》:“冬,十月,裏克殺奚齊於次。”

杜預註:“次,喪寢。”

《儀禮·士喪禮》:“眾主人出門,哭止,皆西面於東方,闔門,主人揖就次。”

鄭玄註:“次,謂斬衰倚廬、齊衰堊室也。”

晉潘嶽《楊仲武誄》:“喪服同次,綢繆累月。”

《新唐書·劉玄佐傳》:“始,玄佐養子士幹與士朝皆來京師,士幹知玄佐死無狀,遣奴持刀紿為吊,入殺士朝於次。”

《宋史·蔡確傳》:“紹聖元年,馮京卒。

哲宗臨奠。

確子渭,京婿也,於喪次中闌訴。”

26.古代管理市場官員的治事處,設在市場中。

27.用以稱市肆。

《大戴禮記·曾子疾病》:“如入鮑魚之次,久而不聞。”

28.泛指所在之處。

《國語·魯語上》:“五刑三次。”

韋昭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29.古代都市裡供瞭望的小樓。

《周禮·地官·司市》:“上旌於思次以令市。”

鄭玄註引鄭司農曰:“次,市中候樓也。”

30.髮飾。古時以受髡刑者或賤民的頭髮編成紒,供貴族婦女飾用。

《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後之首服,為副編次。”

鄭玄註:“次,次第髮長短為之,所謂髲鬄也,服之以見王。”

31.我國古代將黃道帶分成十二部分,各稱之為次。

《逸周書·月令解》:“是月也,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回於天。”

晉皇甫謐《〈三都賦〉序》:“考分次之多少,計殖物之眾寡。”

宋歐陽修《明堂慶成》詩:“辰火天文次,臯門路寢閎。”

32.量詞。表示事物重複出現的數量。

唐張籍《祭退之》詩:“三次論諍退,其誌亦剛強。”

曹禺《日出》第一幕:“我等了你一晚上,叫人看你好幾次,你都沒回來。”

33.姓。

漢有次公明、次益。見《正字通·欠部》。

II

〔《集韻》津私切,平脂,精。〕

通“趑”。

阅读:2556

●次(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