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狗盜
【成語】:雞鳴狗盜
【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鉆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示例】: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遮遮掩掩。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
【反義詞】:正人君子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英文】:small tricks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雞鳴狗盜,雞鳴狗盜)
1.《漢書·遊俠傳》:“繇是列國公子……皆藉王公之勢,競為遊俠,雞鳴狗盜,無不賓禮。”
錢鍾書《圍城》二:“有時得用著她們,這就是孟嘗君結交雞鳴狗盜的用意。”
2.學雄雞啼明,裝狗進行偷竊。語本《史記·孟嘗君列傳》:“﹝秦昭王﹞囚孟嘗君,謀欲殺之。
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
孟嘗君患之,遍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藏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
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後用以稱有卑微技能者。
《漢書·遊俠傳》:“繇是列國公子……皆藉王公之勢,競為遊俠,雞鳴狗盜,無不賓禮。”
錢鍾書《圍城》二:“有時得用著她們,這就是孟嘗君結交雞鳴狗盜的用意。”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魯仲連固不肯與雞鳴狗盜者伍也,汲長孺固不肯與奴顏婢膝者齒也。”徐遲《牡丹》七:“原來的那個雞鳴狗盜的南京政府是毫無意思的,他也沒有能夠取而代之。”
阅读:2398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