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驢覓驢
【成語】:騎驢覓驢
【拼音】:qí lǘ mì lǘ
【解釋】:騎著驢去找別的驢。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裏,還到處去找。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誦經不不見有無義,真似騎驢更覓驢。”
【示例】:~但可笑,非馬喻馬亦成癡。 ★宋·黃庭堅《寄黃龍清老》詩
【近義詞】:騎馬找馬、騎牛覓牛
【反義詞】:
【歇後語】:放牲口的找驢
【語法】:作謂語、定語、分句;用於人
【英文】:hold on to one job while seeking a better one
【成語故事】:從前一個叫王三的人趕五頭毛驢到集市上去賣,自己騎上一頭。半路上他想數一下驢子,發現隻有四隻,心裏犯疑惑,再次數還是四頭。於是下來再數,五頭毛驢全在。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是騎驢找驢,把騎的那頭給忘了
(騎驢覓驢,騎驢覓驢)
比喻物本已有而反外求。
《景德傳燈錄·誌公和尚大乘贊》:“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
宋黃庭堅《寄黃龍清老》詩:“騎驢覓驢但可笑,非馬喻馬亦成癡。”
明高攀龍《高子遺書·語》:“繇此觀之,人心明,即是天理,不可騎驢覓驢。”亦作“騎牛覓牛”。
《景德傳燈錄·福州大安禪師》:“師即造於百丈,禮而問曰:‘學人欲求識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騎牛覓牛。’”
阅读:1624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