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
簡體隸字的筆畫:8畫;繁體隸字筆畫:17畫。
(隸,隸)
lì
ㄌ〡ˋ
〔《廣韻》郎計切,去霽,來。〕
1.奴隸;奴僕。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隸也。著於丹書。”
杜預註:“蓋犯罪沒為官奴,以丹書其罪。”
《文選·潘嶽〈馬汧督誄〉》:“狄隸可頒,況曰家僕。”
李善註:“《周禮》有蠻隸夷隸。
鄭玄註:‘征蠻夷所獲也。’”唐韓愈《柳州羅池廟碑》:“先時民貧,以男女相質,久不得贖,盡沒為隸。”
2.特指奴隸中的一個等級。
《左傳·昭公七年》:“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臺。”
《文選·沈約〈恩倖傳論〉》:“周漢之道,以智役愚,臺隸參差,用成等級。”
《宋書·恩倖傳序》作“隸”。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三章第二節:“大體上說,士屬於自由平民,在士以上為奴隸主階級,以下為奴隸階級。庶人、工、商屬於生產奴隸,皂、輿、隸、僚、僕、臺、圉、牧為宮廷和家用奴隸。”
3.罪人。
《周禮·秋官·司隸》:“掌五隸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
鄭玄註:“五隸,謂罪隸,四翟之隸也。”
清俞正燮《癸巳類稿·章華臺考》:“隸則罪人。”
4.指低賤的人。
漢班固《述韓英彭盧吳傳》:“信(韓信)惟餓隸,布(英布)實黥徒。”
唐韓愈《送靈師》詩:“耕桑日失隸,朝署時遺賢。”
宋嶽飛《申司進兵狀》:“竊念飛以行伍賤隸辱知朝廷,蒙被厚恩,殞歿難報。”
5.小臣;下臣。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地可墾闢,悉為農郊,以贍萌隸。”
郭璞註引司馬彪曰:“隸,小臣也。”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至如身為漢隸,而跡入魏幕,源流趣舍,其亦文若之謂。”
6.賤。參見“隸臣”。
7.役使。
《荀子·議兵》:“功賞相長也,五甲首而隸五家。”
楊倞註:“獲得五甲首,則役隸鄉裏之五家也。”
8.指役事。
《國語·魯語下》:“卞有罪而子征之,子之隸也,又何謁焉?”韋昭註:“隸,役也。”
9.差役。
唐唐彥謙《宿田家》詩:“忽聞扣門急,雲是下鄉隸。公文捧花柙,鷹隼駕聲勢。”
10.附屬;隸屬。
《後漢書·馮異傳》:“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
李賢註:“隸,屬也。”
宋葉適《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墓誌銘》:“募材武足千人,隸禦前。”
孫中山《倫敦被難記》二:“華人雖同隸一國,而言語多相扞格。”
11.追隨;跟隨。
唐韓愈《魏博節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臣適執筆隸太史,奉明命,其可以辭。”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同遊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漢字字體的一種。即隸書。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乃李斯刪籀而秦篆興,程邈造隸而古文廢。”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穀水》:“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隸三字石經。”
唐韓愈《石鼓歌》:“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科。”
元揭傒斯《贈吳主一》詩:“二碑分法古所藏,隸多分少須精詳。”
13.通“肄”。查閱;考察。
《史記·酷吏列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號曰‘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隸,閱也。”
《漢書·酷吏傳·義縱》“隸”作“肄”,顏師古註:“李奇曰:‘肄,閱也。’師古曰:‘肄,音弋二反。’”
14.通“肄”。研習;研究。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上既觀,使行禮,曰:‘吾能為此。’迺令群臣習隸,會十月。”一本作“肄”。
司馬貞索隱:“肄,亦習也。音異。”
清周亮工《書影》卷四:“庚寅在南都,與諸同人隸七夕事,凡數十則,以為無以加矣。”
15.姓。古有史官隸首。見漢張衡《西京賦》。
阅读:1207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