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色狗馬
【成語】:聲色狗馬
【拼音】:shēng sè gǒu mǎ
【解釋】:聲:歌舞;色:女色;狗:養狗;馬:騎馬。形容剝削階級荒淫無恥的生活。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續黃梁》:“聲色狗馬,晝夜荒淫,國計民生,罔存念慮。”
【示例】:於是童貫朱勔輩復導以~宮室苑囿之樂。 ★魯迅《唐宋傳奇集·李師師外傳》
【反義詞】: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聲色狗馬,聲色狗馬)
《隋書·齊王暕傳》:“暕頗驕恣,昵近小人,所行多不法。遣喬令則、劉虔安、裴該、皇甫諶、庫狄仲錡、陳智偉等求聲色狗馬。”
宋李清照《<金石錄>後序》:“於是幾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續黃粱》:“聲色狗馬,晝夜荒淫;國計民生,罔存念慮。”
魯迅《集外集拾遺·詩歌之敵》:“宋玉、司馬相如之流,就受著這樣的待遇,和後來的權門的‘清客’略同,都是位在聲色狗馬之間的玩物。”亦作“聲色犬馬”。
宋蘇轍《龍川別誌》卷上:“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不然,血氣方剛,若不留意聲色犬馬,則土木、甲兵、禱祠之事作矣。”
阅读:175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