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部字的筆畫:10畫;
I
bù
ㄅㄨˋ
〔《廣韻》裴古切,上姥,並。〕
1.總領;統率。
《史記·項羽本紀》:“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太宗北伐,高瓊為樓船戰櫂都指揮使,部船千艘趨雄州。”
明陶宗儀《輟耕錄·朱張》:“清(朱清)瑄(張瑄)即日來,以吏部侍郎左遷七資最下一等授之,令部其徒屬。”
2.引申為部勒,約束。
宋陳亮《國子策》:“平居則考其藝能,緩急則部以軍法,凡在王朝之左右者,無非可用之才也。”
3.部伍,部隊。
《墨子·號令》:“城上吏卒養,皆為舍道內,各當其隔部。”
孫詒讓間詁:“《太白陰經》:‘司馬穰苴雲:五人為伍,二伍為部。’部,隊也。”
《文選·揚雄〈羽獵賦〉》:“移圍徙陣,浸淫蹴部。”
李善註:“部,軍之部伍也。”
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後令》:“乃擁旄司部,代馬不敢南牧。”
毛澤東《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我們應該贊揚和擁護馮治安部的英勇抗戰。”
4.軍隊等的領導機構或其所在地。
李大我《同心結》:“我們奉命到團部附近演習進攻,準備再擠下一塊敵人的陣地。”
柳青《銅墻鐵壁》第十五章:“他跟著過了一夜的那個營部的同誌們……不知道他要打掃糧站。”
5.古時行政區域名。
《管子·乘馬》:“方六裏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
《漢書·尹翁歸傳》:“河東二十八縣,分為兩部。”
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鄆部既平,公曰:‘吾無事於此,其朝京師。’”
6.衙署,有關主管部門。
《後漢書·馬融傳》:“太後崩,安帝親政,召還郎署,復在講部。”
《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忤逆之子,負心之徒,自有雷部司之。”
7.引申為在某主管部門任職。
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辟君部廬陵從事。”
逯欽立註:“部廬陵從事,委任廬陵郡從事。”
8.管轄,治理。
唐柳宗元《嶺南節度饗軍堂記》:“唐制:嶺南為五府,府部州以十數。”集註:“部猶管也。”
宋曾鞏《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狀》:“幸臣所部之內,盜賊殄除,年穀豐稔。”
9.部署,安排布置。
《東觀漢記·鍾離意傳》:“鍾離意,辟大司徒侯霸府,詔部送徒詣河內。”
晉袁宏《後漢紀·質帝紀》:“又發鷹犬於邊郡,部民護送,驅羊傳廚其食,募人求名馬至數千匹。”
10.派別,門派。
《後漢書·黨錮傳序》:“二家賓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漸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黨人之議,自此始矣。”中國佛教協會《中國佛教漫談·我國少數民族的佛教》:“傣族、布朗族、崩龍族、佤族是信奉小乘上座部佛教的一系。”
11.門類,類別。
《晉書·文苑傳·李充》:“於時典籍混亂,充刪除煩重,以類相從,分作四部,甚有條貫,秘閣以為永制。”
《四庫全書總目·凡例》:“是書以經史子集提綱列目,經部分十類,史部分十五類,子部分十四類,集部分五類。”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如詩歌說部之所記述,每以驕蹇不遜者為全局之主人。”
12.部分;部位。
《素問·陰陽類論》:“帝曰:‘三陽為經,二陽為維,一陽為遊部。’”王冰註:“部謂身形部分也。”
《山海經·西山經》:“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
郭璞註:“主九域之部界。”
《史記·曆書》:“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
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謂分部二十八宿為距度。”
黃裳《金陵五記·白下書簡·梅園》:“而且清楚地記得客廳中間曾經有過一道帷幕……當他(周恩來)用手拉開那道帷幕時,董老和吳老就出現在客廳的內部。”
王西彥《神的失落》十七:“她的睫毛濕潤,眼皮發腫,面頰上留著淚痕,胸部急遽起伏,呼吸也非常迫促。”
13.部落,由若幹血緣相近的氏族結合而成的集體。
《後漢書·南匈奴傳》:“八部大人共議立比為呼韓邪單於。”
《晉書·慕容廆載記》:“曾祖莫護跋,魏初率其諸部入居遼西。”
《遼史·營衛誌中》:“部落曰部,氏族曰族。”
14.車蓋的蓋鬥。
《周禮·考工記·輪人》:“信其桯圍以為部廣,部廣六寸。”
鄭玄註引鄭司農曰:“部,蓋鬥也。”
賈公彥疏:“此言蓋之鬥四面鑿孔,內蓋弓者於上;部,高隆穹然謂之為部。”
《遼史·禮誌五》:“賜公主青幰車二,螭頭、蓋部皆飾以銀。”
15.通“剖”。參見“部發”。
16.通“棓”。大杖。
《淮南子·說山訓》:“羿死桃部,不給射;慶忌死劍鋒,不給搏。”
莊逵吉按:“桃部即桃棓。
《詮言訓》註雲:‘桃棓,大杖,以桃木為之。’”
17.量詞。用於書籍、影片等。
《魏書·劉昶傳》:“及發,高祖親餞之,命百僚賦詩贈昶,又以其《文集》一部賜昶。”
清譚嗣同《治事篇·湘粵》:“五內傍皇,悲喜交集,一部十七史苦於無從說起。”
雁翼《川江詠》:“艱險的川江,似一部神奇的書--領航員的絕技,寫在激流深處。”
18.量詞。用於樂隊、劇組等。相當於“班”、“組”、“隊”。
《晉書·桓溫傳》:“及葬,一依太宰安平獻王、漢大將軍霍光故事,賜九旒鸞輅,黃屋左纛,轀輬車、挽歌二部,羽葆鼓吹、武賁班劍百人。”
《梁書·武帝紀上》:“﹝永元﹞三年二月,南康王為相國,以高祖為征東將軍,給鼓吹一部。”
《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爺打開一看,原來是個手本,寫著:‘門下鮑廷璽謹具喜燭雙輝,梨園一部,叩賀。’”
19.量詞。古白話作品中用於鬍鬚等。
《水滸傳》第十三回:“楊誌看那人時,身材七尺以上長短,面圓耳大,唇闊口方,腮邊一部落腮鬍鬚,威風凜凜,相貌堂堂。”
20.量詞。用於機器或車輛。相當於“架”、“輛”。
茅盾《送考》:“等是等不了的;湊湊人頭,合雇一部出租汽車罷!”方之《組長和女婿》四:“打路邊上小顧那組路過,人家兩部車(水車),十個人二十條腿,車的跟獅子滾繡球樣!”
II
p·u
ㄆㄡˇ
〔《廣韻》蒲口切,上厚,並。〕
1.小阜。
漢應劭《風俗通·山澤·培》:“部者,阜之類也,今齊魯之間,田中少高卬,名之為部矣。”
唐李紓《唐德明興聖廟樂章·送神》:“高丘緬邈,涼部逶遲。”參見“部婁”。
2.通“踣”。跌倒,仆倒。
《墨子·旗幟》:“寇卻解,輒部幟如進數。”
孫詒讓間詁:“王引之雲:‘部讀為踣,謂仆其識也。
《周官·大司馬》“弊旗”,鄭註曰:“弊,仆也”,仆、踣、部古字通。’……案:王說是也。”
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正亂》:“累而高之,部(踣)而弗救也。”
阅读:173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