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
簡體違字的筆畫:7畫;繁體違字筆畫:12畫。
(違,違)
I
wéi
ㄨㄟˊ
〔《廣韻》雨非切,平微,雲。〕
1.離開;離別。
《詩·邶風·谷風》:“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毛傳:“違,離也。”
南朝梁何遜《宿南州浦》詩:“違鄉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金曹之謙《送侯君美歸雲中》詩:“暫時相見又相違,留滯天涯更易悲。”
張天翼《大林和小林》第十五章:“王子殿下,久違久違,貴體怎麽樣?”
2.相距;距離。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乃救鄭。及留舒,違穀七裏,穀人不知。”
杜預註:“違,去也。”
清戴名世《古樟記》:“樟樹灘違衢州二十裏,岸有大樟樹,故以名灘。”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申氏》:“日暮,抵鄰村,違村裏許伏焉。”
3.違背;違反。
《書·君陳》:“違上所命,從厥攸好。”
孔傳:“人之於上不從其令從其所好。”
《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
唐韓愈《元和聖德詩》:“天錫皇帝,為主天下。並包畜養,無異細鉅。億載萬年,敢有違者?”
《新華月報》1979年第7期:“母親的命令又不能違。”
4.避開。
《書·大甲中》:“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孔傳:“言天災可避,自作災不可逃。”
《後漢書·西南夷傳·冉駹》:“夷人冬則避寒,入蜀為傭,夏則違暑,反其聚邑。”
清顧炎武《贈路舍人澤溥》詩:“秋雁違朔風,來集三江裔。”
5.出走;逃亡。
《左傳·哀公八年》:“君子違,不適讎國。”
杜預註:“違,奔亡也。”
《後漢書·臧洪傳》:“是以鑒戒前人,守死窮城,亦以君子之違,不適敵國故也。”
6.遠。
《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
杜預註:“言天鑒察不遠,威嚴常在顏面之前。”
《國語·魯語上》:“今命臣更次於外,為有司之班命事也。無乃違乎?”韋昭註:“違,遠也。”
《後漢書·逸民傳贊》:“道就虛全,事違塵枉。”
李賢註:“違,遠也。”
7.差異;不一致。
漢袁康《越絕書·篇敘外傳記》:“子胥死,範蠡去,二人行違,皆稱賢何?”
《文選·陸機〈贈馮文羆遷斥丘令詩〉》:“否泰茍殊,窮達有違。”
李善註引賈逵《〈國語〉註》:“違,異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河水一》:“水陸路殊,徑復不同,淺見未聞,非所詳究,不能不聊述聞見,以誌差違也。”
8.過失;錯誤。
《後漢書·朱祐景王杜等傳論》:“故光武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誌。”
宋葉適《朝議大夫蔣公墓誌銘》:“使溯源陷失者稽其違,沿流費耗者訂其失。”
9.邪行;不正。
《左傳·桓公二年》:“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
孔穎達疏:“塞違,謂閉塞違邪……德之與違,義不並立。”
《國語·周語上》:“今虢公動匱百姓以逞其違,離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難乎!”韋昭註:“違,邪也。”
漢揚雄《太玄·禮》:“懷其違,折其匕,過喪錫九矢。”
範望註:“違,不正也。”
10.改變。
《文選·張衡〈西京賦〉》:“慘則尟於驩,勞則褊於惠,能違之者寡矣。”
薛綜註:“違,猶易也。言人慘戚則不能驩逸,勞苦則不能以施惠,少有能易此者。”
《後漢書·儒林傳論》:“故人識君臣父子之綱,家知違邪歸正之路。”
11.恨;怨恨。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懲違改忿兮,抑心而自彊。”
王念孫《讀書雜誌·史記五》:“懲,止也。違,恨也。言止其恨,改其忿,抑其心而自彊勉也。”
12.不如意;不順心。
唐李商隱《春雨》詩:“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清卓爾堪《板子磯》詩:“將軍功可建,司馬事多違。”
13.嘆詞。詠嘆之聲。
《國語·晉語三》:“威兮懷兮,各聚爾有,以待所歸兮。猗兮違兮,心之哀兮。”
章炳麟《國故論衡·辨詩》:“威、懷、猗、違,皆曲折詠歎之詞,舊讀以為有實義者,非也。”
14.通“韙”。是。
《管子·水地》:“是以水者萬物之準也,諸生之淡也,違非得失之質也。”
俞樾《諸子平議·管子四》:“違當讀作韙。
隱十一年《左傳》:‘犯五不韙。’杜註曰:‘韙,是也。’韙非,猶曰是非,正與得失一律。”
II
huí
ㄏㄨㄟˊ
〔《集韻》胡隈切,平灰,匣。〕
通“回”。
1.掉轉。
三國魏曹植《黃初五年令》:“違顧左右,曠然無信。”
2.返回。
唐韓愈《譴瘧鬼》詩:“贈汝以好辭,咄汝去莫違。”
阅读:1176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