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脊

簡體脊字的筆畫:13畫;繁體脊字筆畫:10畫。

I

ㄐ〡ˇ

〔《廣韻》資昔切,入昔,精。〕

1.人或動物背部中間的骨肉;脊骨。

《易·說卦》:“﹝坎﹞其於馬也,為美脊。”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文公﹞遂斬顛頡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

唐李白《大獵賦》:“或碎腦以折脊,或歕髓而飛涎。”

2.指物體中間高起的部分。

《漢書·郊祀誌上》:“江淮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

《北史·齊紀中·宣帝》:“三臺構木高二十七丈,兩棟相距二百餘尺,工匠危怯,皆繫繩自防;帝登脊疾走,都無怖畏。”

明錢宰《長江霽雪圖》詩:“岷峨岡脊來蜿蜒,青城一峰高插天。”

朱自清《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我的腳曾踏過復成橋的脊,在十三四歲的時候。”

3.比喻關鍵或要害之處。

《戰國策·魏策四》:“夫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斷山東之脊也。”

《史記·張儀列傳》:“﹝秦﹞席卷常山之險,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後服者先亡。”

司馬貞索隱:“常山於天下在北,有若人之背脊也。”

宋陳亮《酌古論·曹公》:“而公親自還鄴,整兵向荊,使許洛之兵沖其膺,蜀漢之兵搗其脊,絕吳之糧援,則荊州破,劉備蹙。”

4.條理。

《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維號斯言,有倫有脊。”

毛傳:“倫,道;脊,理也。”

5.死人骨。

《周禮·秋官·蠟氏》“蠟氏掌除骴”漢鄭玄註:“《曲禮》:‘四足死者曰漬。’故書骴作脊。

鄭司農雲:脊……謂死人骨也。”

II

ㄐ〡ˊ

〔《集韻》秦昔切,入昔,從。〕

見“脊脊”。

阅读:1274

●脊(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