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外

外字的筆畫:5畫;

wài

ㄨㄞˋ

〔《廣韻》五會切,去泰,疑。〕

1.外面。與“內”或“裏”相對。

《莊子·天下》:“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計倪》:“夫有勇見於外,必有仁於內。”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漢武帝乳母嘗於外犯事。”

唐韓愈《秋懷》詩:“童子自外至,吹燈當我前。”

《水滸傳》第四五回:“我不瞞你,所有潘公的女兒,要和我來往,約定後門首,但有香桌兒在外時,便是教我來。”

王國維《阮郎歸》詞:“朱閣外,碧窗西,行人一舸歸。”

茅盾《子夜》五:“可是,我們把計劃分做兩部分罷:雲山說的是外的,公開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我們最終的目標。至於孫吉翁的原草案便是對內的,不公開的一部分,我們在最近將來就要著手去辦的。”

2.外表;儀表。

漢揚雄《法言·修身》:“其為中也弘深,其為外也肅括,則可以禔身矣。”

李軌註:“外者,威儀也。”

唐常袞《授郗昂知制誥制》:“沖和簡樸,不飾其外。”

3.指外飾。

《呂氏春秋·有度》:“孔墨之弟子徒屬充滿天下,皆以仁義之術教導於天下,然而無所行教者……是何也?仁義之術外也。”

陳奇猷校釋:“外謂外飾。”

4.表面上。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河水四》:“楊奉、董承外與傕和,內引白波、李樂等破傕。”

唐韓愈《河南少尹李公墓誌銘》:“疏奏,侍郎外稱其能,竟坐前敢抗己,衢州飢,擇刺史,侍郎曰:‘莫如郎李某。’遂刺衢州。”

5.越出,超出。

《荀子·禮論》:“步驟馳騁厲騖不外是矣,是君子之壇宇宮廷也。”

王先謙集解:“言雖馳騁,不出於隆殺之間。”

明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其高者不能外前人也。下焉者已踐近代矣。”

清馮桂芬《〈黃漱莊大令夢菊滇南事跡〉序》:“書中所述大恉,不過養民焉而已,教民焉而已。夫古聖賢論治之書具在,曾有外於斯二者乎!”朱自清《中國歌謠》:“這是學術進化由渾至畫的必然的現象,文學亦當然不能外於此例。”

6.忘懷;超脫。

《莊子·大宗師》:“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

郭象註:“外,猶遺也。”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吾頃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去滋味,遊心於寂寞,以無為為貴。”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七篇:“其外死生,順造化之旨,蓋得於莊生。”

7.疏遠;排斥。

《荀子·王霸》:“人主則外賢而偏舉,人臣則爭職而妒賢,是其所以不合之故也。”

楊倞註:“外賢,疏賢也。”

《漢書·霍光傳》:“今將軍墳墓未乾,盡外我家。”

顏師古註:“外謂疏斥之。”

《隋書·李密傳》:“昔陳勝自欲稱王,張耳諫而被外;魏武將求九錫,荀彧止而見疏。”

清魏源《擬進呈〈元史新編〉序》:“每論元代之弊,皆由內北國而疏中國,內北人而外漢人、南人。”

8.謂見外,當外人看待。

唐韓愈《與祠部陸員外書》:“念慮所及,輒欲不自疑外,竭其愚而道其誌。”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夫人道個無休外,想當日厚義深恩若山海,怎敢是常人般待。”

《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老弟今這回事,不是我外著你說,我究竟要算是在我們姑娘這頭兒站著。”

9.拋棄;廢置。

《呂氏春秋·有度》:“許由非彊也,有所通也。有所通則貪汙之利外矣。”

高誘註:“外,棄也。”

晉向秀《難養生論》:“有生則有情,稱情則自然得,若絕而外之,則與無生同。”

清侯方域《豫省試策五》:“皇帝執太阿以馭天下,亦豈能外賞罰哉!”

10.外諸侯國;外國。

《周禮·夏宮·大司馬》:“暴內陵外,則壇之。”

鄭玄註:“內謂其國,外謂諸侯。”

《公羊傳·桓公十三年》:“內不言戰,此其言戰何?從外也。”

何休註:“從外諸侯相與戰例。”如:崇洋媚外;古今中外。

11.外地;異鄉。

《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寢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剋為念。”

《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吳保安﹞遂撇了妻兒,欲出外為商。”

12.外物。

《禮記·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孔穎達疏:“‘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者,其心本雖靜,感於外物而心遂動,是性之所貪欲也。”

宋範仲淹《鄠郊友人王君墓表》:“此一書生,既老且貧,每風月之夕,則操長笛奏數曲而罷,凡四十年矣。嗟乎!隱君子之樂也,豈待乎外哉?”

13.謂視為外物。

《孟子·公孫醜上》:“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

金王若虛《揖翠軒賦》:“若夫披風篩月,含煙臥雨,千態萬狀,皆公之所外也。”

14.指男子。

《孟子·梁惠王下》:“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趙岐註:“普使一國男女,無有怨曠。”

孫奭疏:“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皆男女嫁娶過時者,謂之怨女曠夫也。女生向內故雲內,男生向外故雲外。”

楊伯峻註:“這裏內外係指男女而言。古代以女子居內,男子居外,所以這裏‘怨女’用‘內’字,‘曠夫’用‘外’字。”後世婦女稱丈夫為外。

南朝梁徐悱妻劉令嫻有《答外詩》。見《玉臺新詠》卷六。參見“外子”。亦指男寵,男色。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癖嗜·好外》:“俞大夫華麓有好外癖,嘗擬作疏奏上帝,欲使童子後庭誕育,可廢婦人。”

清吳下阿蒙《斷袖篇·張幼文》:“伯起亦好外,聞有美少年,必多方招至,撫摩周憮,無所不至,年八十餘猶健。”

15.指吏役人等。

《後漢書·孔融傳》:“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劉尹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請殺車中牛祭神,真長答曰:‘丘之禱久矣,勿復為煩!’”

16.稱母親、妻子、姐妹及女兒方面的親屬為外。參見“外戚”、“外祖”、“外甥”等。

17.指外廷臣僚。

南朝宋傅亮《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臣契闊屯夷,旋觀終始,金蘭之分,義深情感,是以獻其乃懷,布之朝聽,所啟上,合請付外詳議。”

南朝梁任昉《奏彈劉整》:“臣等參議:請以見事免整所除官,輒勒外收付廷尉法獄治罪。”

18.指地方官。亦謂京官調任地方官。

《新唐書·源乾曜傳》:“建言:‘大臣子併求京職,俊父率任外官,非平施之道。臣三息俱任京師,請出二息補外,以示自近始。’詔可。”

《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三年》:“乙醜,司馬光因入對,乞外,帝曰:‘王安石素與卿善,何自疑?’”

19.以外。

《詩·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若雷霆之聲,聞乎數百裏外。”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六:“白(李白)詩樂府外,及婦人者實少;言酒固多,比之陶淵明輩,亦未為過。”

《水滸傳》第五二回:“殷天錫道:‘放屁!我隻限你三日便要出屋。三日外不搬,先把你這廝枷號起,先吃我一百訊棍。’”清趙執信《上元日微陰夕泊惠州合江樓下》詩:“招邀恐不赴,豈知高陽酒徒酒外無能謀。”

茅盾《林家鋪子》六:“然而林先生除有莊款和客賬未清外,還有朱三阿太……三位孤苦人兒的存款共計六百五十元沒有保障。”

20.以前。

《荀子·非相》:“五帝之外無傳人,非無賢人,久故也。”

楊倞註:“外,謂已前。”

元柯丹邱《荊釵記·執柯》:“外蒙公祖見賜胙肉。”

元柯丹邱《團圓》:“外者多蒙賜柴炭,感感在心。”

21.另外。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想來是將纔串店的這幾個姑娘兒,不入你老的眼,要外叫兩個。”

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十:“排工每甲六七釐,外加飯錢。”

22.用在數量詞之後,表示有零頭。

王萃元《星周紀事》:“﹝皂隸﹞即用十外斤大鍊條套予頸,牽至陶然廬。”

23.異;不一。參見“外心”。

24.非正式的,非正規的。如:外號、外傳。

25.特指八卦卦位的上位。

《易·否》:“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左傳·僖公十五年》“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晉杜預註:“內卦為貞,外卦為悔。”

孔穎達疏:“筮之畫卦,從下而始,故以下為內,上為外。此言貞風悔山,知內為貞,外為悔。”

26.佛教稱其他宗教、思想為外,自稱為內。參見“外道”。

27.傳統戲曲角色名。

元代戲曲中有外末、外旦、外凈等,大致是指末、旦、凈等行當的次要腳色。

明清以來,“外”逐漸成為專演老年男子的腳色。

阅读:4339

●外(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