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遠自邇
【成語】:行遠自邇
【拼音】:xíng yuǎn zì ěr
【解釋】:自:從;邇:近。走遠路必須要從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淺入深,一步步前進。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遠必自邇,辟(譬)如登高必自卑。”
【近義詞】:由淺入深、登高自卑
【反義詞】:一步登天、好高騖遠
【英文】:to go far,one must start from near
(行遠自邇,行遠自邇)
走遠路必須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語出《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
《北齊書·魏收傳》:“跬步無已,至於千裏;覆一簣進,及於萬仞。故雲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可大可久,與世推移。”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此行遠自邇之法,俾其自悟耳。”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永清縣誌士族表序例》:“正史既存大體,而部府州縣之誌以漸加詳焉。所謂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州縣博收,乃所以備正史之約取也。”
阅读:1760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