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樣畫葫蘆
【成語】:依樣畫葫蘆
【拼音】:yī yàng huà hú lú
【解釋】:照別人畫的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撿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診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示例】:侄女既不認得,又不知從何下筆,隻好~,細細臨寫。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回
【近義詞】:生搬硬套、依模畫樣、照貓畫虎
【反義詞】:獨樹一幟、另辟蹊徑、別開生面
【英文】:copy mechanically
【成語故事】:宋朝初年,翰林士的意思" href="dictscitm5mc2qjy.html">學士陶谷自以為文筆高超、才能出眾,想好好表現一下升職,他勸宋太祖重視文字工作。趙匡胤以為他的工作隻是抄寫而已,說是依樣畫葫蘆。陶谷的目的沒有達到,就在住處墻上題詩:“堪笑翰林陶士的意思" href="dictscitm5mc2qjy.html">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亦作“依本畫葫蘆”。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穀不能平,乃俾其黨與,因事薦引,以為‘久在詞禁,宣力實多’,亦以微伺上旨。
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朱子語類》卷四二:“仲弓卻隻是據見成本子做,隻是依本畫葫蘆。”
元王伯成《貶夜郎》第二摺:“怕我連真帶草,一戔數黑論黃,寫倣描朱,從頭至尾,依本畫葫蘆。”
明雲夢山人《集賢賓·壽康對山太史》套曲:“想當日臚傳第一呼,文章冠玉府,到如今效傍人依樣畫葫蘆。”
清昭槤《嘯亭雜錄·上諭館》:“所謂依樣畫葫蘆者,真無濟於實事也。”
秦牧《譬喻之花》:“唯其不動腦筋就可以依樣畫葫蘆地寫出這樣的譬喻來,這些語言也往往沒有什麽新鮮的力量。”亦省作“依樣葫蘆”。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隻有一個史閣部,頗有忠心,被馬、阮掣肘,卻也依樣葫蘆。”
阅读:1779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