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同末異

ok8.org > 成語大全 > 本同末異

【成語】:本同末異

【拼音】:běn tóng mò yì

【解釋】: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來的末流則有所不同

【出處】: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夫文,本同而末異。”

【示例】:蓋~,楊朱興衰;始素終玄,墨翟垂涕。 ★晉·盧諶《贈劉琨一首並書》

【近義詞】:大同小異

【反義詞】:天壤之別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大致相同

(本同末異,本同末異)

1.開頭或本源相同而末後或結果不同

文選·盧諶<贈劉琨一首並書>》:“蓋本同末異,楊朱興歎;始素終玄,墨翟垂涕。”

李周翰註:“楊朱見歧路乃歎曰:‘本同末異,人亦當然。’”唐劉禹錫《祭興元李司空文》:“甸服同邑明庭比肩……一持化權,一謫海壖。本同末異,如矢別弦。”

《新唐書·呂才傳》:“且黃帝時獨姬姜數姓耳,後世賜族者寖多……至因官命氏,因邑賜族,本同末異,叵為配宮商哉。”

2.根本上相同,末節不同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校定書籍亦何容易……或彼以為非,此以為是;或本同末異;或兩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阅读:1340

●本同末異(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