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粥

粥字的筆畫:12畫;

I

zhōu

ㄓㄡ

〔《廣韻》之六切,入屋,章。〕

1.用糧食或糧食加其他東西煮成的半流質食物。

《禮記·檀弓上》:“饘粥之食。”

孔穎達疏:“厚曰饘,稀曰粥。”

《後漢書·馮異傳》:“時天寒烈,眾皆飢疲,異上豆粥。”

宋蘇轍《遊鍾山》詩:“客到唯燒柏子香,晨飢坐待山前粥。”

《紅樓夢》第五八回:“把這粥給你留著,一時餓了再吃。”

許傑《慘霧》上:“他手裏拿著一大碗的粥。”

陸文夫《平原的頌歌》:“搬好木頭回到家,平原的晨霧還未消失,素珍已把粥冷在桌上了,小寶正在洗臉。”

2.軟弱;柔弱。

明歸有光《送余先生南還序》:“其氣沖然,如有所不足;其貌粥然,如有所不能。”參見“粥粥”。

3.象聲詞。參見“粥粥”。

II

ㄩˋ

〔《廣韻》余六切,入屋,以。〕

1.同“鬻”。賣。

《禮記·曲禮下》:“君子雖貧,不粥祭器;雖寒,不衣祭服。”

《文選·潘嶽〈閑居賦〉序》:“灌園粥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臘之費。”

李善註:“字書曰:‘粥,賣也。’粥與鬻音義同。”

宋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其後公薨,京師之民罷市而往弔,粥衣以致奠,巷哭以過車者,蓋以千萬數。”

明王鏊《震澤長語·雜論》:“近世山東、河南粥鍾鼎尊匜,窮極巧麗,皆墓中物也。”

清《今世說·德行》:“少傅遇變閩中,乃盡粥田廬,迎柩以歸。”

2.通“育”。養育;生育。

《大戴禮記·帝繫》:“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隤氏,產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啟其左脅,六人出焉。”

3.出。

4.見“粥粥”。

5.姓。

春秋楚有粥拳。見《漢書·古今人表》。

阅读:1825

●粥(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