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8.org > 漢字/字典 > 遲

簡體遲字的筆畫:7畫;繁體遲字筆畫:15畫。

(遲,遲)

I

chí

ㄔˊ

〔《廣韻》直尼切,平脂,澄。〕

亦作“迡”。

1.徐行。

《說文·辵部》:“遲,徐行也。從辵,犀聲。

《詩》曰:‘行道遲遲。’”

《釋名·釋言語》:“遲,穨也,不進之言也。”參見“遲遲”。

2.緩慢。

《荀子·修身》:“則千裏雖遠,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後,胡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南朝梁丘遲《侍宴樂遊苑送張徐州應詔》詩:“風遲山尚響,雨息雲猶積。”

唐李嶠《軍師凱旋自邕州順流舟中》詩:“岸回帆影疾,風逆鼓聲遲。”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上水時,舟行甚遲;下水時卻甚快。”

清魏源《出峽詞》之二:“上水惟苦遲,下水惟苦疾。”

3.晚。

《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晉陸機《燕歌行》:“非君之念思為誰,別日何早會何遲?”清魏源《太湖夜月吟》:“出世曾參月落遲,入世翻嫌月出早。”

丁玲《團聚》:“今年的春雖說來得遲一點,一眨眼,也就快到清明了。”

4.久。

《禮記·樂記》:“敢問遲之遲而又久,何也?”鄭玄註:“遲之遲,謂久立於綴。”

清魏源《聖武記》卷一:“我諸王將帥,爭請直取燕京,而太宗尚遲之又久,以待天時。”

5.遲鈍。

《荀子·修身》:“卑溼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誌。”

楊倞註:“重遲,寬緩也……寬緩常不及機事。”

《漢書·杜周傳》:“周少言重遲,而內深次骨。”

顏師古註:“遲謂性非敏速也。”

《三國誌·魏誌·武帝紀》:“袁紹雖有大誌,而見事遲,必不動也。”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七》:“昭烈與曹操,張說與姚崇,料事同而遲速不同,一敏一不敏也。”

6.遲疑,猶豫。

唐白居易《琵琶行》:“尋聲闇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參見“遲疑”。

7.遲留;逗留。

南朝宋鮑照《登翻車峴》詩:“遊子思故居,離客遲新鄉。”

8.廢置;停滯;不通暢。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一摺:“﹝師父﹞化的俺這一方之人,盡都吃了齋素,俺屠行買賣都遲了,本錢消折。”

9.中醫學名詞。脈象之一。指脈搏緩慢,一呼一吸的時間內跳三下,即每分鐘跳六十次以下的脈搏。

《素問·三部九候論》:“其脈疾者,不病;其脈遲者病。”

《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平脈法〉》:“寸口脈,浮為在表,沈為在裏,數為在府,遲為在藏,假令脈遲,此為在藏也。”註:“遲者,一息三至之脈也。遲主陰,藏屬陰,故曰遲為在藏。假令診其一脈遲,此為病在藏,舉一遲脈以例其餘也。”

10.通“犀”。參見“遲利”。

11.通“治”。芟除。

《古文苑·王粲〈七哀詩〉》:“百裏不見人,草木誰當遲?”章樵註:“遲與治同,皆平聲,謂芟除之也。”

12.姓。

漢有遲昭平。見《漢書·王莽傳下》。

II

zhì

ㄓˋ

〔《廣韻》直利切,去至,澄。〕

1.等待。

《荀子·修身》:“故學曰遲,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

楊倞註:“遲,待也。”

晉謝安《與支遁書》:“終日慼慼,觸事惆悵,唯遲君來,以晤言消之。”

元張雨《寄題劉彥基丹室》詩:“我將拾瑤草,遲子於玄洲。”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紫庭(茹紫庭)吟其舊句雲:‘燕妥階泥溼,花遲檻露溫。’余謂此遲字當作去聲讀,音稚。”

林紓《鄭氏女墓誌銘》:“迨晚,雪戚戚遲余門外。”

2.比及,等到。

漢劉向《列女傳·齊宿瘤女》:“遲其至也,宿瘤,駭,諸夫人皆掩口而笑,左右失貌不能自止。”一本作“遲”。

《三國誌·魏誌·張郃傳》:“﹝明帝﹞因問郃曰:‘遲將軍到,亮(諸葛亮)得無已得陳倉乎?’郃知亮縣軍無糧,不能久攻,對曰:‘比臣未到,亮已去矣;屈指計亮糧不過十日。’”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三:“遲文寶(鄭文寶)垂至,始求於鉉(徐鉉)焉。”

3.想望,希望。

《後漢書·章帝紀》:“夏五月辛亥,詔曰:‘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李賢註:“遲猶希望也。音持二反。”

《文選·曹植〈責躬〉詩》:“遲奉聖顏,如渴如飢。”

李善註:“遲,猶思也。”

《文選·潘嶽〈在懷縣作〉詩之一》:“朝想慶雲興,夕遲白日移。”

李善註:“遲,猶思也。”

《隋書·源雄傳》:“今日以後,不過數旬之別,遲能開慰,無以累懷。”

4.接待,招待。

唐白行簡《李娃傳》:“延生於遲賓之館,館宇甚麗。”

宋林逋《郊園避暑》詩:“託心時散帙,遲客復攜觴。”

宋葉適《沈氏萱竹堂記》:“然後遲客有亭,延月有臺,蘚梅露藥草木之奇品,莫不貫序以先後。”

5.副詞。乃。

《史記·春申君列傳》:“﹝秦﹞壹舉事而樹怨於楚,遲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也。”

司馬貞索隱:“遲音值。值猶乃也。”

阅读:1509

●遲(简体版)

©2015-2020 ok8.org 文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