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简体迟字的笔画:7画;繁體遲字筆畫:15畫。
(迟,迟)
I
chí
ㄔˊ
〔《广韵》直尼切,平脂,澄。〕
亦作“迡”。
1.徐行。
《说文·辵部》:“迟,徐行也。从辵,犀声。
《诗》曰:‘行道迟迟。’”
《释名·释言语》:“迟,穨也,不进之言也。”参见“迟迟”。
2.缓慢。
《荀子·修身》:“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南朝梁丘迟《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风迟山尚响,雨息云犹积。”
唐李峤《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诗:“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上水时,舟行甚迟;下水时却甚快。”
清魏源《出峡词》之二:“上水惟苦迟,下水惟苦疾。”
3.晚。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晋陆机《燕歌行》:“非君之念思为谁,别日何早会何迟?”清魏源《太湖夜月吟》:“出世曾参月落迟,入世翻嫌月出早。”
丁玲《团聚》:“今年的春虽说来得迟一点,一眨眼,也就快到清明了。”
4.久。
《礼记·乐记》:“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郑玄注:“迟之迟,谓久立于缀。”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我诸王将帅,争请直取燕京,而太宗尚迟之又久,以待天时。”
5.迟钝。
《荀子·修身》:“卑溼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
杨倞注:“重迟,宽缓也……宽缓常不及机事。”
《汉书·杜周传》:“周少言重迟,而内深次骨。”
颜师古注:“迟谓性非敏速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七》:“昭烈与曹操,张说与姚崇,料事同而迟速不同,一敏一不敏也。”
6.迟疑,犹豫。
唐白居易《琵琶行》:“寻声闇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参见“迟疑”。
7.迟留;逗留。
南朝宋鲍照《登翻车岘》诗:“游子思故居,离客迟新乡。”
8.废置;停滞;不通畅。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摺:“﹝师父﹞化的俺这一方之人,尽都吃了斋素,俺屠行买卖都迟了,本钱消折。”
9.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指脉搏缓慢,一呼一吸的时间内跳三下,即每分钟跳六十次以下的脉搏。
《素问·三部九候论》:“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
《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平脉法〉》:“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假令脉迟,此为在藏也。”注:“迟者,一息三至之脉也。迟主阴,藏属阴,故曰迟为在藏。假令诊其一脉迟,此为病在藏,举一迟脉以例其馀也。”
10.通“犀”。参见“迟利”。
11.通“治”。芟除。
《古文苑·王粲〈七哀诗〉》:“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章樵注:“迟与治同,皆平声,谓芟除之也。”
12.姓。
汉有迟昭平。见《汉书·王莽传下》。
II
zhì
ㄓˋ
〔《广韵》直利切,去至,澄。〕
1.等待。
《荀子·修身》:“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
杨倞注:“迟,待也。”
晋谢安《与支遁书》:“终日慼慼,触事惆怅,唯迟君来,以晤言消之。”
元张雨《寄题刘彦基丹室》诗:“我将拾瑶草,迟子于玄洲。”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紫庭(茹紫庭)吟其旧句云:‘燕妥阶泥溼,花迟槛露温。’余谓此迟字当作去声读,音稚。”
林纾《郑氏女墓志铭》:“迨晚,雪戚戚迟余门外。”
2.比及,等到。
汉刘向《列女传·齐宿瘤女》:“迟其至也,宿瘤,骇,诸夫人皆掩口而笑,左右失貌不能自止。”一本作“迟”。
《三国志·魏志·张郃传》:“﹝明帝﹞因问郃曰:‘迟将军到,亮(诸葛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县军无粮,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去矣;屈指计亮粮不过十日。’”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迟文宝(郑文宝)垂至,始求于铉(徐铉)焉。”
3.想望,希望。
《后汉书·章帝纪》:“夏五月辛亥,诏曰:‘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李贤注:“迟犹希望也。音持二反。”
《文选·曹植〈责躬〉诗》:“迟奉圣颜,如渴如飢。”
李善注:“迟,犹思也。”
《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之一》:“朝想庆云兴,夕迟白日移。”
李善注:“迟,犹思也。”
《隋书·源雄传》:“今日以后,不过数旬之别,迟能开慰,无以累怀。”
4.接待,招待。
唐白行简《李娃传》:“延生于迟宾之馆,馆宇甚丽。”
宋林逋《郊园避暑》诗:“託心时散帙,迟客复携觞。”
宋叶适《沉氏萱竹堂记》:“然后迟客有亭,延月有台,藓梅露药草木之奇品,莫不贯序以先后。”
5.副词。乃。
《史记·春申君列传》:“﹝秦﹞壹举事而树怨于楚,迟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
司马贞索隐:“迟音值。值犹乃也。”
阅读:1507
©2015-2020 ok8.org 文学库